司華臺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屬于十分重要的一環。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了解更多的知識,增強理解能力等,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為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打造高效閱讀課堂,教師需要從多個維度出發,堅持以興趣為導向,以問題為動力,推動合作探究與自主探究式閱讀,以實現閱讀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閱讀;閱讀習慣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學重點往往更多地放在課本內容講解上,對于閱讀問題與教學重視程度不高,閱讀內容與安排多屬于課本內容,教學方式單一,閱讀教學效果不顯著。為此,從多個維度出發,思考高效閱讀教學實現的具體路徑,以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推動其全面發展。
一、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小學生閱讀動力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關注小學生的群體特征,因小學生年齡偏小,在這個階段其學習活動與參與程度多受自身興趣與愛好影響。為此,教師應堅持以興趣為導向,采取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這也是高效閱讀教學實現的基礎條件。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于教材,激發學生對閱讀教材的注意力與興趣,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并感觸知識所帶來的美好。教師也可以依據學生個性、愛好,推薦學生所喜歡的書籍來開展拓展閱讀。以《成吉思汗和鷹》為例,教師可以選擇課文中的插圖作為切入點,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并讓學生聯想鷹擊長空、鷹與成吉思汗的關系,思考鷹為什么要打掉成吉思汗的杯子?成吉思汗最后有什么感悟?通過學生自由討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并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通過問題或疑問設置,促進學生閱讀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都表現出較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把握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對閱讀內容保持強烈的好奇心,以引導驅動學生開展閱讀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藝術性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尋找答案,最終解答自身的疑問。以《遲到》為例,課文中講述了“我”遲到與父親之間的一些事情,里面有著深深的父愛。教師根據課程的內容則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同學們有誰遲到過?是不是也有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樣,早上不愿意起床呢?通過這些小問題,引起學生的參與與注意力,并引導學生說說自己上學與父母之間的故事,看看自己與課文中的主人公有哪些不同等。學生帶著興趣與疑問去閱讀,則可以更好地理解遲到與父愛的內涵,提高學生閱讀質量與效果。
三、開展合作探究式閱讀,展示學生風采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式閱讀,關注小組間合作學習,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閱讀,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保持良好互動,讓學生小組針對閱讀問題進行相互交流與溝通,提出自身的疑問,可以小組之間解答,也可以讓老師參與進來,一起討論。
合作閱讀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與活躍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質量,且能夠展示學生自我風采。以《我喜歡》課程為例,可以引導小組分別說說自己喜歡的內容,有什么特征值的自己喜歡呢,也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分小組進行段落朗讀,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去閱讀,展示自己的感受與體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感觸課程內涵,同時也開闊了思維,思考了自己所喜歡的事物。
四、引導自主探究閱讀,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教師不能主導、牽引著學生走,而是應該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發展、興趣與個性去閱讀,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閱讀、喜歡閱讀,并自主閱讀。教師應重視并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拓展閱讀廣度,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閱讀教學應在課本閱讀的前提下,推動課外閱讀,幫助與支持學生去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
事實上,小學時期屬于學生閱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小學生不僅好奇心較為強烈,且記憶能力較為突出,學生閱讀整體效果較為突出。開展自主探究閱讀,培養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名篇名著等,培養學生每天閱讀的習慣,以實現學生閱讀拓展與提升,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助推力。
閱讀教學屬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全面發展等有著積極作用。傳統語文教學中多缺乏對閱讀教學的重視,且閱讀教學整體效果偏低,為此,思考高效閱讀教學實現的相關路徑,提出堅持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小學生閱讀動力,通過問題或疑問設置,促進學生閱讀,開展合作與自主探究閱讀,展示學生風采,并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多個維度出發,切實采取綜合策略,以提高小學生閱讀質量與效果,實現閱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史小建,樊迎光.語文閱讀教學視角探析[J].語文建設,2014(24).
[2]王榮生.當前閱讀教學的問題在哪里:廣西觀課印象及討論[J].語文學習,2012(3).
[3]許龍梅.語文閱讀教學中背景知識介紹的探究[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