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怡
【摘要】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賴以生存之基。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以生產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為主,其主要是由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七大產業所組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現了科技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也體現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兩個方向,加快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助于有效的解決當前我國所面臨一系列嚴峻問題,關系到我國能否在新形勢的國際競爭中搶占發展和科技創新的至高點。為此本文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做出了簡略的分析并對此就稅收政策和金融支撐兩方面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戰略性 新興產業 稅收政策 金融支撐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為加快經濟復蘇的步伐,各國夠紛紛采取了一系列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和措施,而實體經濟是各國政策的側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是重中之重,涉及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共七大類產業,這些產業普遍被大家認為是經濟新常態下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轉換發展形式,帶動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最尖端產業。機遇和挑戰并存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形勢。盡管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很多領域取得了巨大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迄今還沒有完全擺脫起步晚、轉化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少的狀況①。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發展一樣也具有周期,也要歷經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等發展過程,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發展的周期演變過程。在如今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抓住創新就抓住了經濟發展的“牛鼻子”,越來越多企業更加注重技術創新,經濟社會中的那些規模較小,技術含量較高,產出潛力大的產業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萌芽,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因為規模經濟的原因,這些萌芽期的產業會擴大生產規模,進而其發展潛力將逐漸減小,此時戰略性新興產業步入發展期。第三階段根據報酬遞減規律之旅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逐漸減小至零,此時產業發展達到了了頂峰,產業處于成熟期。其中第一階段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演變過程的基礎,第二階段是保障,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才是演變進程的最終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歷經新興性產業→主導性產業→支柱性產業的業態轉變過程,也是實現國家社會經濟繁榮目標的最佳路徑我們知道,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家產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支持作用②。
通常情況下,市場失靈和金融支撐不足會對企業的技術革新過程產生負面影響,這時就需要有形之手—政府來采取措施,彌補市場失靈。稅收作為重要的財政政策,政府可以通過它來進行宏觀資源調控,并借此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快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把握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激發新的經濟增長源泉,讓經濟走向持續,健康,強勁增長之路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我國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政府和市場都應盡力發揮自己的職能,政府可以通過稅收這一重要財政手段來鼓勵和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金融市場要切實發揮好其金融支撐作用,運用市場化的手段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二、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出的建議
(一)從稅收政策角度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出的建議
稅收作為重要的財政政策在經濟社會的運行中起著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適應性、主動性。因此可以通過改變稅收的激勵政策,使其給予那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更多的優惠和扶持,這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國應該從站在本國的立場,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充分考慮我國的政治,經濟,安全的方方面面,把握國際發展大趨勢,制定并實施有效的稅收政策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而目前現有的稅收政策在設計和運用上還存在的一些弊病,以下將就這種現象提出建點建議:
1.更注重產業優惠為主。區域性優惠是我國稅收優惠政策的主要形式。這種優惠政策在經濟發展的開始階段還是十分有效的,可以幫助該地區吸引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面,我國對于產業稅收優惠政策的不足也導致后期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為此我們需要擴大稅收優惠政策的范圍,加快以地區優惠為主轉向產業優惠為主的步伐,對那些從事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等七大行業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特殊優惠政策,而不論其是否在高新園區。例如我國對于集成電路、學習軟件行業所實行的稅收優惠政策:低稅率,增值稅“即征即退”。這類政策正好滿足了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
2.更注重過程優惠為主。科技含量高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最主要的特征,這類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發明→開發→設計→試制→產品化→商品化這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的必經之路,研究和開發階段是任何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頭戲,自主創新能力也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環節,為激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鼓勵產業進行技術革新,稅收優惠政策應更多的側重于研究和開發環節,更加注重過程優惠。以后的再設計稅收制度時,政府應以重要的技術攻關、發明創造等環節作為稅收的重點。
3.更注重間接優惠為主,實現多種稅收優惠的組合。為促進經濟增長,各國的稅收制度各有不同,我國主要還是以直接優惠為主,西方發達國家則多采用的是間接優惠制度。兩者相比之下各有長處,就直接優惠而言操作簡單、透明度高、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而間接優惠可以延遲應納稅時間。在操作方面,直接優惠多采用降低稅率、減半征收、免稅期、虧損結轉等優惠政策,這是一種事后的減免方式;間接優惠方式為主的政策多采用加速折舊、投資抵免、費用扣除、提取風險準備金等,這是一種事前的減免方式。根據參考文獻和研究,我們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間接優惠在鼓勵各行業進行技術革新,提高科技對于企業發展的貢獻率,激發各行業各部門的創新活力等方面有很大的貢獻。為此我們更應將稅收政策從直接優惠型轉向間接優惠型。我國是一個雙主體稅的國家,存在著技術水平相當條件下由于非公平競爭的政府所造成的市場失靈,為此,減少流轉稅的直接優惠成了最有效的舉措。現如今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區域不平衡的現象,東部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經濟一直以來都較發達,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些地區的發展也比西部要好多。對這兩種地區的不同情況,政府應根據具體情況,綜合施策。對于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實施間接優惠政策,而對經濟發展狀況較落后的西部采取直接優惠政策。讓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相輔相成,相互作用,以期達到共同促進各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繁榮發展的目的。
(二)從金融支撐的角度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出的建議
1.創新商業銀行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政策。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各產業可以從商業銀行獲得信貸資金的支持,同樣,商業銀行也可以從這些產業中獲得不菲的收益。為此,創新商業銀行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政策不論是對商業銀行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一項互利共贏的選擇。可以選擇的方案有:第一,把握發展大勢,明確方向,區別對待。經濟新常態條件下,銀行應主動配合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加大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增加優質客戶數量。對那些發展較為成熟的新興產業應重點關注,對那些還處于研發階段的產業則需小心謹慎對待。第二,根據新興產業的資產組合情況與之相適應的信貸方式。新興產業普遍都是無形資產占比大于有形資產,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無形資產抵押(如知識產權擔保融資),同時還可以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合理科學的信用評價體系,創新改進信貸管理方法。
2.充分發揮風險資本的動力作用。金融市場有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的作用,新興產業的發展則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必然措施。這項措施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我們應增加資金來源。對國內盛行的各種私募行為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加以規范和管制,適當鼓勵私人進入風險投資產業,合理引進外資。另一方面,需要完善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風險投資者們都是追求高收益的,自然希望可以有完善的退出機制。推動風險投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金融資金作用,需要更大的二板市場和降低上市條件。
注釋
①姜大鵬,顧新.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7:65-70。
②顧海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及其政策設計[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1,09:76-83。
參考文獻
[1]顧海峰.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傳導機理與路徑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10(9):27-33.
[2]顧海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及其政策設計[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1,09:76-83.
[3]李穎.科技與金融結合的路徑和對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4]譚中明,李戰奇.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對策[J].企業經濟,2012,02: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