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互聯網金融一直是著名的“三無”行業,無監管,無標準、無門檻。很多權威人士一直呼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于是,從2015年開始,相關監管措施相繼出臺。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多部委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到了2015年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布(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而到2016年,互聯網金融風險逐漸暴露出來,各種平臺倒閉的報道也出來了,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也正式開始。在2016年3月,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以央行為主,聯合多部委出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并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有關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為期一年。此外,《暫行辦法》也在落地。網貸行業經歷了監管政策從無到有的過程,這意味網貸風控也在發生著改變。
【關鍵詞】網貸平臺 風控 發展
一、網貸平臺風險的主要來源
網貸平臺要做好風控,得明確網貸平臺的風險種類。由于網貸平臺是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有互聯網+金融,具有雙重屬性,所以綜合來看既具有傳統的風險,也有新生風險。下面來介紹網貸的主要風險。
首先,技術風險。網貸是基于互聯網存在的,而互聯網離不開技術,分析技術風險很有必要。技術風險是指P2P網貸平臺網絡受到攻擊后不能正常運轉所帶來的風險,常見有信息的泄露、賬戶被偷被盜、受到黑客攻擊等可能風險,此外,網貸平臺往往還存在被釣魚網站復制的風險,以及大量的交易數據保存力度不夠、網絡上的電子簽章不完善而造成證據鏈條的缺失,最后無法形成有效合同等可能存在的風險。因此,對于平臺來說,數據信息安全和網絡支付安全以及數據的實時備份對于平臺來說很重要。
其次,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網貸平臺短期資產價值不足以應付短期負債的支付或未預料到的資金外流。P2P網貸平臺的投資人大多數是分散的,投資的額度小、期限短。美國比較成功的P2P網貸平臺Lending Club貸款主要投向個人消費,特點是額度小、期限短,因而,對接標的時候很容易做到銜接,好處是資金鏈不會斷裂,可以循環下去;對比國內的P2P網貸平臺投資者也是比較分散,投資的金額小,期限較短,但借款人有小微企業、創業公司,他們借款額度大,期限長,那么對于網貸平臺而言,需要做的工作就很多了,需要把標的進行拆解,一份變多份,再尋找合適的投資者,這樣做就會導致資金與時間錯配,流動風險隨之產生。
第三,道德風險。作為投資人會看重平臺高管的背景、經驗以及過往經歷。如果平臺從創始之初目的不純,平臺跑路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其次,平臺的風控部門是否有銀行、證券、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從業經驗以及從事該崗位工作年限,是否有國內的系統培訓,這些都關乎網貸平臺是否嚴謹,風控部門能否發揮作用;還有,就是平臺是否透明,流程和制度是否完善。一個好的平臺會有完善的備案登記、第三方托管,確保平臺不直接觸碰資金,一旦動用資金就會有諸多問題存在,相關監管機構對私立資金池管得很嚴,問題往往由此產生。最后,一旦出現問題,有無設立風險準備金很重要,這種機制能在平臺發生逾期和違約時對投資人給予一定保障,保護投資者利益。
第四,項目風險。項目造假風險。P2P是基于互聯網交易的,如果借款人在注冊時提供虛假信息包括身份證明、財產證明、信用記錄等,平臺根據這些信息對客戶進行評價,生成報告,從最開始的時候就出現問題,項目很可能就會出問題。網貸平臺需要如政府部門提供的高質量的信息報告,否則會影響信用評價的質量。如果借款人真的造假,投資人將會投訴無門。其次,債務人違約風險。一般網貸平臺的利率比較高,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十分看重。如果借款人真的違約了,投資者無法追回投資,造成巨大損失,這樣平臺的聲譽也會跟著受損。平臺方或者平臺項目提供方得好好把關,對其中風險要仔細甄別,借款人的實際情況也得摸底。這些工作得線下完成,費時費力,十分考驗平臺。
二、網貸風控的發展方向
在監管意見正式出臺之前,P2P平臺靠自我約束發展。在對項目審核時考慮平臺的自身品牌、聲譽和長遠發展。但是這類約束只是公司內部的戰略方向和管理問題,不是法律層面約束。《暫行辦法》逐步落實之后,網貸平臺的技術、道德、流動性風險將得到有效控制。最核心的問題是針對項目風險,網貸平臺究竟如何化解?
根據相關規定,網貸平臺是這樣定位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其中提到義務是“甄別篩選借貸信息”、“真實合法性進行必要審核”、“采取措施防范欺詐行為”、“加強信息披露工作”。在《暫行辦法》中,對風控描述是“網絡貸款應當以小額為主。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根據本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本機構單筆借款上限和借款余額上限,防范信貸集中風險。”
傳統的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風控體系必不可少,在公司內部等級很高。而網貸平臺業務比較復雜,但是其風控可以借鑒上述傳統機構做法,總體而言會有兩大發展方向:
一個方向是純粹的信息中介平臺的開發與維護,平臺上只發布借款信息以及撮合借貸供需關系。這種中介模式中,借款人在平臺發布借款信息,投資人根據借款各種資料和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作出投資與否決策。平臺作為信息中介,要做的工作是對數據的深度挖掘、詳盡地披露借款人信息,努力做到信息真實有效。這種模式其好處是平臺不涉及信用擔保,在這塊做的比較出色的是上線較早的拍拍貸。從國際上看,純中介模式一般對風險進行分類,不同類型的風險不同定價。目的是減少篩選成本,幫助投資者更好找到標的。例如,在美國,市場高度發達,信息較為完善,個人違約成本很高,各類官方的和民營的征信措施十分齊全,市場流動性很高,模式很受歡迎。但在中國,風險定價還是無法做到,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投資人追求較為穩定收益,若發生違約事件,其影響會迅速放大,教育投資人自負盈虧很難。而《暫行辦法》中提到“自行承擔借貸產生的利息損失”,難度頗大。
另外一個方向是向傳統金融機構靠攏,最終演變為類似于信托、私募這樣的線上線下聯動機構,成為大概念中資產管理機構成員。這個方向要求網貸平臺具備較強的風控能力,這也是我們常見的風控方式,找好的項目、優質的借款人,對貸款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必要審核,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當平臺真的朝這個方向發展時候,本質上已經接近資產管理機構了。一般流程是對項目進行篩選、審核、評價,類似金融產品開發,此過程中網貸平臺按照投資人要求設定條件,比如抵押、質押、信用擔保和擔保公司、保理公司合作,就是一種產品生產設計過程。這個方向也是諸多大平臺在做的事,比如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宜人貸,借助專業團隊,對風險進行把關,避免后續風險的出現。
但是,網貸平臺質量不一,要求他們同時把客戶開發、風險把控、產品設計、貸后管理、資產處置等做好是比較困難的,要求其他的貸款平臺具有嚴格的風控體系不太現實。一方面,做完善的體系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目前的網貸平臺盈利都比較困難了,前期大筆投入風險很大;另外一方面從業人員的素質堪憂,大都數人員都是從傳統機構挖來的,經驗不足,風控能力較弱。
三、在現有框架下如何做好項目風險的把控
2016年8月《暫行辦法》開始落地實施,項目風險得采取相應措施應對。
其一是回歸本源分散風險。P2P網貸平臺是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一種補充,是普惠金融的一種,服務的對象是小微企業和個人,在當前互聯網浪潮中,借助互聯網技術服務中小微客戶,客戶對資金需求特點是小額、短期,平臺要做的核心是加強流動性管理,牢記“小額、分散”,這樣的發展思路會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開拓新的領域。
其二是平臺走“輕資產”的路線,《指導意見》提到P2P定位是中介,信息整合,中介定位就是基于防范金融風險考量的,很多金融機構都會采用“輕資產”發展道路,投入低,產出高。P2P平臺不能將自身局限在小的范圍里,可以與眾多渠道方合作。目前汽車和地產很火,可以和二手車商、房地產中介等渠道合作,對接其提供的項目,做“大通道”業務,轉移風險承受的主體,也可大大減輕風險。此外,平臺還得練好自身本領,加快大數據建設,實現平臺業務參與主體信用精準定位,努力降低運營成本,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總而言之,網貸平臺是金融的一個分支,具有金融屬性。金融是風險與收益并存,注重的是穩健和安全,只有做好了基礎風控安全,才可以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互聯網金融不再野蠻生長,開始回歸理性,優勝劣汰,監管趨嚴背景下正規平臺、較強創新能力、先進的技術、較好的用戶體驗和金融安全的網貸平臺會有更好的發展。金融離不開風控,注重風控,牢記風控的金融創新模式才會繼續走下去。
參考文獻
[1]馬亮.P2P網貸的風險分析及防控對策[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4(6):3-5.
[2]李淵琦,陳芳.我國P2P網貸的風險分析及監管對策[J].上海金融,2015(7):78-81.
[3]趙保國,勾建康.P2P網貸平臺發展趨勢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4):41-49.
[4]張銳.網貸平臺P2P的生態與監管[J].金融發展研究,2014(6):86-88.
作者簡介:徐國澤(1990-),男,漢族,安徽銅陵人,就讀于安徽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