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型教學法的三大“任務”環節理論對于練習的設計和完成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任務”的設計和實施包括三個環節:任務前、任務環和任務后,這三個任務環節與環境、目標、活動等六個方面是相一致的,有著密切的聯系,環境等六個方面通過任務的三個環節體現出來。《中文》這套教材練習的編寫很好地體現了任務型教學法通過完成任務來進行教學的特點,從語音、詞匯、語法、句型、篇章、語用等方面分階段、分層次的布置練習任務,最終完成交際任務。本文擬從五大教學成分之一“詞匯”出發,在“任務”三大環節理論的基礎上,分析老師在《中文》練習冊中詞匯這一教學成分上的使用特點,即“任務前”和“任務環”階段,具體分析詞匯練習的任務設置、使用和完成情況。最后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評價即“任務后”階段,討論其題型設計和使用的優缺點。
【關鍵詞】《中文》練習冊 詞匯練習 任務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31-02
一、《中文》練習冊的編寫特點
柬埔寨華校教材《中文》分為小學版共十二冊,配套教材有練習冊和教師參考用書。《中文》練習冊分A、B冊,共二十四冊。柬埔寨華文教材《中文》以及其練習冊在編寫時吸取了以往練習編寫的經驗,在現代教學法以及華文教材編寫原則的指導下,依據當地學生漢語學習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編寫教材的練習,呈現出目標明確、整體性、趣味性、層次性和真實性的特點,符合任務型教材“具有明確目的性、以提高學生交際為重要標準、語言形式靈活和任務具有可完成性”的選擇標準。
二、詞匯練習題型的任務設置說明
第二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第二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所以學生交際能力的高低被認為是評價第二語言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檢測和評價教學內容的完成情況,練習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如何有效的運用練習,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則成為教學的重要問題之一。詞匯的學習離不開大量有針對性的練習,主要針對詞的組合、搭配、形態及意義進行練習。在所調查的學生中,詞匯的掌握是比較好的,但是也有很多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沒有掌握,針對這種情況,練習使用的任務是讓學生準確的組詞和搭配詞語,增加他們的詞匯量。在統計的這兩套教材中詞匯類的練習題型主要包括“比一比,再組詞語”、“給下列的字加上部首,再組詞語”、“連一連,寫一寫”、“讀句子,寫出加點字的反義詞”、“把下列詞語分成三類寫下來”幾種。
三、《中文》練詞冊詞匯練習題型的任務使用和完成情況分析
我們對《中文》練習冊進行題量統計時以一年的教學量為標準,每個年級抽取20名學生,每課后跟蹤調查,并根據練習題的標號來統計。為了便于統計和分析,我們的統計方法如下:如果一個練習題里面包括兩個不同方面的練習內容,那么我們將把它看作是兩項內容,例如:“讀一讀、寫一寫”這樣的練習題,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兩個練習題,分別歸入不同的練習方面進行統計。練習題量以大題為基本單位,不進行小題的特別分析。
在對練習冊的分析中,我們發現,書中的詞匯練習主要集中在詞的詞性、組合和運用上,詞的意義及多音詞的識別在練習中出現的也不太多。本文通過對詞匯練習的使用和完成情況的分析,說明每個年級詞匯練習任務的重點及任務完成情況的好壞,進而分析任務安排是否合理,及有否起到反饋的作用。在統計詞匯練習時,我們以單純的詞匯練習為標準,不涉及語法意義,例如:單純考察詞語在句中位置的“選詞填空”歸為詞匯練習,而涉及到詞語在句子中的語法意義的“造句”這一題型,歸為語法練習。
一年級的詞匯練習中,教師使用的練習,一共只出現了7種題型,分別是“寫反義詞”、“找出不同類的詞”、“組詞語”、“連一連”、“選詞填空”、“填空”、“把成語寫完整”,可以看出教師對詞匯的練習的任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詞的構成,辨別詞性,對詞匯的運用只涉及初步的練習,如:“我______爸爸媽媽身體______。”教師對練習冊中出現的詞匯練習全部采用,反映出教師意圖通過大量的詞匯練習任務來達到讓學生初步掌握詞匯的搭配和運用,但由于一年級是學習漢語的入門階段,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與年齡情況,題量沒有布置太多。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情況上,在詞匯的詞性、意義和搭配上完成的比較好,但是在“組詞”這一項上,學生完成的情況不太好。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布置的任務比較合理地反映出學生在詞匯上掌握地比較好的方面,以及比較薄弱的環節。
二年級的詞匯練習中,教師一共采用了7種題型,與一年級不同的是,舍棄了“把成語寫完整”的題型,新增加了“選出詞的正確解釋”這一題型,并且加大了詞匯練習的題量。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二年級的課文中沒有選入太多的成語,并且把詞語的意義安排到詞匯的練習中,檢測學生對詞匯意義的掌握情況,因為掌握詞匯意義是運用詞匯的基礎,只有在明確一個詞的意思的時候,才能進而知道怎樣正確的運用這個詞。在初始階段,詞匯的掌握是極其重要的,不僅要有教師的講解,還要有大量的練習才能讓學生強化理解,并提供足夠的反饋信息。在學生完成情況方面,和一年級的情況類似,依然是在“組詞語”這一題型上完成情況比較差,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學生的單詞量不夠,不明白詞與詞的組合規律,所以不太會正確的組詞。
三年級的詞匯練習上,教師使用的詞匯練習的題型數量和二年級的題型數量相同,但是在每個題型使用的題量上有所變化,反映出教師在詞匯練習任務上的調整,如在“找出不同類的詞”和“填空”上有著明顯的增加,而“組詞語”則減少了將近一半的題量,詞匯練習的任務在這一階段也逐步由詞語的構成轉向詞性和詞的運用上。學生在詞匯練習任務的完成上,“選詞語填空”和“填空”這兩個題型完成情況不是很好。“選詞語填空”在這一階段多涉及的是詞的使用,但是詞的難度加大了,不僅有名詞、動詞、形容詞,還出現了介詞、連詞的運用如:“從…到…、其中”,學生很難做對。“填空”一般是詞語的搭配,但是要學生自己填出搭配的詞語,如:“需要______、擺滿______”,完成難度就比較大。
四年級的詞匯練習中,教師使用的練習題型有所增加,“把成語寫完整”又重新被歸入到練習任務中。但是除了“組詞語”和“連一連”之外,其他題型的數量都有了明顯的減少,說明在這一階段詞匯練習的任務開始減少,不再作為重點訓練,并且學生到了此階段后,對詞匯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學生的完成情況比較良好,與三年級沒有太大的差別,每種題型的完成情況也大概一致。
到了五年級后,教師使用的詞匯練習題型開始達到9種,說明在高小階段,教師詞匯練習的任務開始由縱向轉入橫向擴展,培養學生對詞匯的多方面運用,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為語法和語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生的完成情況比四年級有所改善,不管是在詞語搭配、意義還是運用上,都有所進步,起到了很好的反饋作用。
六年級作為小學的最后一個年級,作用尤其重要,教師在這一階段詞匯的練習任務與五年級比較一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詞匯的能力,題型和題量的使用也比較大,通過強化練習,讓學生加深理解。學生的完成情況比較好,每個題型只有少量的題目沒有完成,說明通過六個年級的訓練,學生綜合運用詞匯的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任務安排的比較合適,起到了預期的作用。
四、對詞匯練習題型任務使用和完成情況的評價和建議
在對《中文》練習冊詞匯六種題型練習任務的統計過程中,我們發現詞匯練習題型設置較多,而在學生的完成情況上,練習完成情況比較理想。但同時也發現了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如練習體型多集中與詞語的搭配和組合,對詞匯的意義和運用涉及不多,導致學生在運用詞語時總是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其次,對詞匯構成的練習,題型過于單調,只有“組詞語”和“連一連”兩種,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構詞能力,并且對構詞規律的練習也沒有涉及,導致學生不明白怎樣組詞。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詞匯地練習除了對詞匯本身意義及結構的練習之外,還應考慮詞匯在交際過程中的實際使用率,通過對高頻詞匯的練習,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楊惠元曾說:“語言結構的練習緊密結合語言的功能,通過練習使學生不僅會說這個結構,而且知道何時何地對誰說……,也練習結構,但突出語用,給出一定上下文和語言環境,讓學生體會……”。意思也就是說,練習的目的是鞏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并提供反饋,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知識,最終這種語言能力和語言知識將內化為語言交際能力,為學生的交際能力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陳裙,萬澄.華文教材編寫的四原則,《海外華文教育》,2002,第1期。
[2]陳聽.面向東南亞短期漢語教材的編寫設計,《海外華文教育》,2003,第3期。
[3]馮勝利.海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的新課題,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第6期。
[4]龔亞夫、羅少茜.課程理論、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與任務型語言教學,《課程·教材·教法》,2003,第 1 期。
[5]胡明揚.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教材的編寫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第l期。
[6]劉慧,賈益民.多媒體華文教材練習設計研究,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9,第1期。
[7]劉瀟瀟,肖菲.六套海外華文教材練習題型數量的統計分析,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第2期。
[8]楊惠元.論《速成漢語初級教程》的練習設計,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第3期。
[9]《中文》練習冊(第一冊B),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10]《中文》練習冊(第七冊B),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李凌虹(1988.4—),女,山東淄博人,碩士,北京語言大學孔子學院事業部,助教,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