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MOOC就是指開放式、大規模的在線課程。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MOOC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多,并且很多高校都有了比較明顯的研究成果,但是如何能夠搭建良好的MOOC教學平臺,構建能夠適合高校計算機課程的MOOC教學模式還有待解決。基于此,本文針對當前我國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基于MOOC下的高校計算機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校 計算機課程 “翻轉課堂” MOOC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247-02
MOOC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都是當前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新浪潮。“翻轉課堂”將知識的內化和傳播進行了顛倒,有效的實現了計算機課程教學上的革新。但是這種方法對于高校教學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為此,MOOC教學模式加強了學生的自學部分管理,能夠彌補“翻轉課堂”教學的不足,更好的為計算機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自主學能力和學習興趣。
一、當前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
當前高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通常都是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雖然在知識點的體現形式上做到了改變,但是,只是將黑板上的內容搬到多媒體大屏幕上,根本就沒有改變“滿堂灌”的形式,很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在入學時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當前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的中小學都已經安排計算機的教育,在進入高校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高校的招生是面向全國的,不同地區的中小學教學是有差異性的,所以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也都是具有差異性的。
總課時相對較少,在理論和實踐尚缺乏有效的銜接。一般高校在安排計算機課程時,通常都是理論和實踐的分離教學,學生在聽課之后都是似懂非懂的,到了實際的實踐操作時就已經忘得干干凈凈了,并且都是一個教室指導多個學生,造成了學生實踐效率的低下。
二、基于MOOC下的高校計算機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研究
首先,課前知識的傳播。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當中,課前知識的傳播是極為重要的,主要就是有教師將相關的課程內容錄制下來,然后放在網絡平臺上,就是MOOC教學平臺,學生通過智能手機或者是電腦觀看視頻,有效完成一些相關必須要學習的知識點等。教師還可以利用MOOC教學平臺的重要作用,通過大數據能夠隨時監督和查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是否完成了視頻的觀看,有哪些學生沒有完成,哪些學生完成了。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溝通和交流,也可以通過MOOC平臺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香蕉是提出一些疑難問題,與其他的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討論和研究。
其次,課上知識的內化。經過了之前的課前視頻學習,以及相關的互動討論,學生對本堂課的教學知識的認識有一定的基礎,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就不用像以前一樣,可以做一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解惑者。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是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學生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縮短教學時間,通過在MOOC平臺的學習教師進行總結,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1]。計算機基礎課程需要進行大量的上機訓練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這時教師在課堂中安排相應的練習時間,讓學生在實際的動手實踐當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和流程,進而達到相關知識的內化。
最后,應該進行課后的反思。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少能夠進行課前的預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先講解知識,等到學生要進行知識點聯系的時候時間已經不夠了。而在課后的時間里,由于很多學生家里沒有電腦等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學生不能夠真正的去完成一些相關上機操作練習等,由于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需要非常的多的上機操作,因此教學的整體效果教會大打折扣。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講課后的操作練習在課上就能夠完成,還能夠受到教師的指導,學生之間還能夠進行討論學習,將知識點進行了有效的強化[2]。在這種模式下,課后不再需要學生進行練習,而是應該做好教學反思,教師應該在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等進行有效的反思。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方向就是MOOC教學模式的發展,基于MOOC下的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是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同樣也是切實有效的,通過課程教學的改革,節約了學生很多的時間,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譚萍,邢玉娟,曹曉麗.MOOC平臺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中的教學改革[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4:107-109+117.
[2]王紅云,肖文雅,姚紅星.翻轉課堂在高校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多媒體設計》課程教學為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04:359-362.
作者簡介:
劉海燕(1983.08-),女,漢族,湖南邵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一代光網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