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茹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占語文考查的半壁江山。在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還是處于盲目狀態里。新的語文課程方案強調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社會性,力圖改變多年形成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脫離社會、脫離現實、脫離生活的封閉教學模式,因此,作文教學要制定作文教學計劃,激發寫作熱情,多渠道拓寬寫作途徑。
【關鍵詞】作文教學思考 作文教學現狀 作文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66-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占語文考查的半壁江山。在我的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還是處于盲目狀態里。自從去年開始初一教學,經過調查探討,想對作文教學的思考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現狀分析
1.作文教學無計劃。作文教學歷來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它不僅與閱讀互為雙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顯為一個人的語文素質。但目前我們的作文教學不僅無標無序,且作文題重復又重復,千人一腔,給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和人格養成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作文教學與學生實際脫節。教師本身因為對作文教學缺乏應有的熱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而怕寫作文。這種情況表現在作文教學的四個環節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由于無計劃,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該上作文課了,臨去教室的前幾分鐘還沒想出一個合適的作文題目,直到走進教室才擠出一個題目來。這樣的命題根本談不上符合學生實際、有真情實感。接下來的作文指導則是簡單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發,疏而不通。再說批改:一是習慣于精批細改,勞而無功,大多數學生根本不關心評語,只看一眼分數便罷。
那是因為老師的評語從小學到中學全是一套話。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學生自己寫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導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師獨攬批改大權。講評隨便,無針對性,藥到病不除,盡管學生作文寫了不少,但寫作水平提高卻不快。
3.作文與閱讀、生活脫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寫作教學常常與生活脫節,作文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為作文題材,學生既沒有豐富的詞匯,又不熟悉多樣的題材,作文時文思枯竭,硬擠強湊,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讀與寫分離,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讀不能很好地為寫服務,寫作也無法促進閱讀。
二、采取對策
對于上述現狀,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1.制定作文教學計劃。計劃必須符合學生的寫作實際,又要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所定計劃要確保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客觀上行得通,不能成為學生的障礙。計劃要細致、明確,哪個學段應掌握哪些寫作要領,必須達到怎樣的寫作水準,可以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表現手法等都要具體。目標、措施既要具體,更要明了,教師要胸中有盤棋,學生要心中有顆子,教師教有方向,學生學有奔頭。計劃還要檢查、調整,適時地查漏補缺,以期完善,防止計劃的隨意性、教條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由淺入深,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寫作的殿堂,這樣,畏難情緒自然煙消云散。
2.激發寫作熱情。學生作文需要熱情,而這種熱情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因此,教師的命題要圍繞學生最關心的內容來確定,這樣既容易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在作文指導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真正為學生排憂解難、牽線搭橋,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沖動。指導前要仔細分析學生作文的癥結所在,做到對癥下藥。其次,評改作文歷來為眾多教師所頭痛。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種批改方法,激發學生的評改欲望,力爭做到教師面批、精批與師生互批、學生共批相結合,提倡寫、評、改一次性處理。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就會興致勃發,信息反饋快,評改質量高,寫作效果好,批改費時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師適時地寫下水文,與學生同寫、同批、同改,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3.多渠道拓寬寫作途徑。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一切手段來拓寬學生的選材范圍。首先閱讀與寫作要緊密結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閃光點,通過對課文的仿寫、改寫、縮寫、抄寫、補寫等各種形式,培養學生多角度利用課文的能力。再有寫作與生活要緊密結合。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學生一是不會關注社會,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寬學生的選材面,就要組織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生動的具體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