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太陽能概念個股一覽
G天威:當之無愧的太陽能概念龍頭,子公司天威英利具備核心技術,能夠生產關鍵的部件——多晶硅片。待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公司將達到硅片70兆瓦、電池片60兆瓦、電池組件100兆瓦的年生產能力,產值可達到30億元。參股新光硅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原材料問題。目前定單已經排到2007年,贏利快速增長。
安泰科技:與德國ODERSUN公司簽署合作研發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德方提供能量轉換技術,安泰提供新型適用材料。新技術投資少、成本低,適用性強,比目前主流光伏產品有不小優勢。但產業化還沒有完全完成,真正爆發預計在2007年以后。
特變電工:出資1050萬元讓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500萬股股份,該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儀器設備、電磁線、新能源、新材料系列產品和環保設備的研制、開發、生產及銷售。已具有年產太陽能應用產品40兆瓦以上的生產能力。近日,特變電工又公告將由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BP太陽能控股公司合作設立合資公司。太陽能已成為公司重要發展方向。

交大南洋:其控股子公司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也是國內研制太陽能光伏產業多年的企業。今年上半年,大功率太陽電池組件封裝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以交大泰陽為主的太陽能業務快速增長,2005年一季度季報顯示太陽能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大增400%。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公司在04年采用大功率太陽電池組件封裝技術,封裝太陽電池組件約6兆瓦,實現產值近2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000多萬美元,創造利稅約4000萬人民幣。
公司各方面條件和尚德、天威、南京中電相比還有差距,屬第二梯隊。
航天機電:擁有控股子公司上海太陽能科技公司70%的股權。太陽能公司成立于2000年,成立時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主營太陽能電池單片、組件、電池衍生產品及其他新能源的技術開發、制造銷售及安裝等。至2004年底,太陽能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5687.5萬元,當年產生凈利潤1113萬元,有一定技術,規模不足。
力諾太陽:公司主營太陽能光熱轉化材料——高硼硅管材及其系列產品的開發、制造和銷售。目前公司高硼硅管材的市場份額居國內同行業首位,并且這一壟斷地位仍在不斷擴大。但他的產品用于光熱產品,比如熱水器,與太陽能光伏產品屬不同分支。當然,大分類上還是屬于太陽能應用。但要注意行業前景有所不同。
南玻A:公司公告決定全面進軍太陽能光伏產業,并使該產業發展為公司的支柱產業之一。公司擬首期投資固定資產2.02億元人民幣,在東莞綠色能源產業園建設年產能為3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設備與技術主要從歐洲引進,預計2006年內投產。另外,公司擬投資1.5 億元新建一條太陽能光伏超白電子玻璃壓延生產線,項目達產后可年產太陽能光伏超白電子玻璃7.9 萬余噸。
春蘭股份:母公司春蘭集團近日透露,該集團計劃斥資30億元打造研究中心,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在新能源的開發上。春蘭集團發展新能源產業將分三步走:第一步,搞鎳氫電池;第二步,搞燃料電池;第三步,計劃做太陽能電池和發電設備。離形成真實產能還有很長距離。
生益科技:生產硅微粉,被部分文章認定是光伏產品原料。實際是做涂料骨干或填充物用。最好的電工級硅微粉純度僅99.3%,離太陽級高純度硅(6個9)還有很大距離。應用上也無法成型。不應算入太陽能概念。
德國SolarWorld AG公司
SolarWorld AG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德國光電產品公司,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專注于光伏產業一體化的公司。從硅原料到建造太陽能發電站的每一方面,其產品遍布光伏能的全部產業鏈,包括太陽硅材料供應、組件產品、太陽面板貿易和太陽能電站施工。目前公司90%以上是光伏產品,2004年生產能力為120兆瓦硅片,30兆瓦電池和30兆瓦組件生產。集團在德國薩克森地區的Freiberg和瑞典都有生產基地,Freiberg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綜合性太陽能生產基地之一,在那里SolarWorld集團從硅原料轉化成高科技硅片、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
目前正在進行的Freiberg二期工程結束后,硅片生成能力將提高到220兆瓦。SolarWorld AG公司1999年在法國法蘭克福交易市場上市,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它在股票市場獨樹一幟,僅幾年時間就把公司從一個太陽能貿易公司便成了綜合性的技術集團,員工人數發展到741人。到2005年9月30日,SolarWorld AG (國際證券代碼: DE0005108401) 銷售額達到2.47億歐元,比上一年的 1.44億歐元增加了1億歐元,稅前收入為5320萬歐元,比上一年增加193%,利潤增加了23%,稅后收入為3360萬歐元(上年同期為1030萬歐元),比上年提高了三倍。預計2005年全年總銷售將突破3億歐元,凈收入超過4000萬歐元。
國內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無錫尚德
中澳合資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光伏企業。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系統工程、光伏應用產品的研究、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公司總經理施正榮博士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曾任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主持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開發研究,個人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是國際太陽電池領域的一流科學家。目前公司已成功地拓展了國際國內市場,產品行銷歐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地區。中國市場已經廣泛應用到通信、廣電、交通、石油、照明等。尚德公司積極參與和承建了世行項目、西部光明工程項目和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工程,其卓越的生產力和產品品質受到了國內外市場的好評。
無錫尚德一直是我國太陽電池最大的生產商, 2003年11月達到25兆瓦的生產能力,2004年年中達到50兆瓦生產能力。2003年,公司銷售收入僅1.35億,而2004年一躍至8億元。2005年,公司產能擴張速度超越預期,今年9月9日,公司一條總投資2億多元、占地6.8萬平方米的晶體硅太陽電池生產線正式投入運行,產能直接跳躍至120兆瓦,有望在年底成為世界第六大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目前尚德公司正加快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的大規模的產業化研究的步伐。
有消息稱,公司近期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上市申請,擬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籌集資金約2-3億美元。據悉,無錫尚德將在11月完成招股上市。海外研究人員認為,保守估計,無錫尚德上市市盈率至少在25倍左右,不排除達到30倍或以上。

臺灣茂迪(6244)
茂迪創立于1981年5月1日,以生產數字型電表起家。1988年起,茂迪開始轉型與投入有關LCR表、 通訊傳輸線路測試儀、函數信號產生器、可程序數字電源供應器之研發與制造。2000年,該公司位于臺南科學園區的“太陽光電事業部”正式生產太陽能電池。2002年,成立光電電力事業部,開始推動太陽光電系統設計及安裝。
公司旗下主要由四個事業部組成:光電事業部,主產太陽能電池;儀器事業部,生產LCR 表、信號產生器、射頻訓練系統、通訊傳輸線路測試儀、電源供應器與電源處理、ADSL線路測試器;電力事業部,負責太陽能發電系統、移動式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路燈、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轉換器的生產安裝;大陸事業部,負責大陸地區生產與推廣。
2004年,臺灣茂迪的光伏產品產能與無錫尚德基本相等,都是50兆瓦。2005年可達80兆瓦,在2006年預計擴展到100兆瓦。公司從其營收比例看,太陽能電池占93.98%、太陽光電系統占2.70%、測試儀器設備占1.79%、非自產品占0.86%、通訊儀器設備占0.66%。
公司于2003年5月15日上市。公司最近4年每股收益幾乎年年翻番。2004年每股收益達12.53元新臺幣。
上市前,茂迪2002年的營業收入僅為約5.28億新臺幣。2003年,茂迪的營業收入便增長到11.43億,2004年更暴漲約為26.2億新臺幣。每年增長均在100%以上。目前公司毛利率為30.30%,稅前凈利率為28.96%,盈利能力極為驚人。
因此,茂迪上市倍受臺灣股民追捧,兩年股價最高上漲17倍,特別是2004年全球光伏產品熱潮爆發后,一路飛速上揚,很快超越臺積電成為臺灣一代新任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