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珍+薛婷婷
【摘要】近幾年,類似“天價蝦”事件層出不窮,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對此,探究此類事件背后真正存在的法律問題,并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正常市場秩序意義重大。對此類事件,學界觀點不一,有學者指出,此類事件中的店主觸犯了刑法;也有學者指出,此類事件中顧客的消費行為屬于民法上的不當得利。本文認為上述觀點都有失偏頗,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行政機關執法存在弊端。
【關鍵詞】天價蝦 法律問題 行政原因
據統計,在已經過去的2016年的上半年,網絡媒體至少曝光18起“天價蝦”類似事件,而其中半數以上都發生在食品領域①。由此可見,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天價蝦”類似事件在全國連續上演,愈演愈烈,在嚴重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本文嘗試從了解大家對“天價蝦”背后法律問題的看法入手,并分析大家的觀點,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關于“天價蝦”背后法律問題的觀點及分析
(一)“天價蝦”類似事件中的店主觸犯了刑法
1.“天價蝦”類似事件中的店主的行為構成刑法上的強迫交易罪。此觀點認為,根據《刑法》第226條之規定,在此類事件中店主多次脅迫顧客支付明顯超過商品價格的費用,以威脅的手段達到強買強賣的目的,其行為構成強迫交易罪。
然而,在《刑法》第226條提到“以暴力、脅迫手段……”,其中的暴力手段是指侵犯交易相對人的人身自由權或健康權,具有公然性和強制性,其一般表現為傷害、毆打、捆綁、強力禁閉等手段;而脅迫是指給交易相對人一種精神上的壓制,使其產生恐懼心理,以致不敢反抗。其一般表現為加害交易相對人與其親友、造成交易相對人財物損毀、揭露交易相對人的個人隱私等手段。
以青島發生的“天價蝦”事件為例,店主雖然有語言威脅,也使用了小棍,有對顧客施加暴力的傾向,但這一切都是在執法人員面前進行的,對顧客造成不了精神壓制,也施加不了暴力,這就不構成強迫交易罪。
但如果在其他“天價蝦”類似事件中,店主確以暴力手段相威脅,或語言脅迫,給交易相對人造成精神壓制,以達到強買強賣的目的,情節嚴重的話,就可能構成刑法上的強迫交易罪。
2.“天價蝦”事件中的店主的行為構成刑法上的敲詐勒索罪。此觀點認為,根據《刑法》第274條之規定,店主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威脅的方法,強行要顧客支付明顯超過商品價格的費用,其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
事實上,店主雖然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以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威脅了顧客。但店主是在掩蓋事實欺詐之后沒有得逞的前提實施的,不屬于強行索要,因此,以敲詐勒索罪來定性店主的行為有失偏頗。
(二)“天價蝦”類似事件中的顧客的消費行為屬于民法上的不當得利
此觀點認為,以青島“天價蝦”為例,顧客認為蝦是38元一盤,店主則認為38元一只,雙方未就價格條款達成一致。而價格條款是合同的主要條款,因此合同不能成立,顧客應當按照市場價值返還不當得利。
然而,在“天價蝦”類似事件中,顧客了解價格后同意消費,店主也按顧客要求提供消費品,此時,合同已成立,只不過價格約定不明確。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條第2款以及《合同法》第61、62條規定,有當事人、標的物和數量合同就已經成立,價格約定不明確,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依照61條仍不能確定的,適用62條。由此可見,此時合同已經成立,且生效。但合同生效并不意味著永遠有效,根據《合同法》第54條規定,店主是以價格欺詐的手段使顧客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思與自己訂立合同,此類合同屬于可變更可撤銷之合同,顧客可以向法院請求變更合同或者撤銷合?同,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天價蝦”類似事件再發生歸咎于行政機關
此觀點認為,近年來“天價蝦”類似事件層出不窮,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行政機關執法存在弊端。
這是筆者比較贊同的觀點,“天價蝦”類似事件背后的法律問題主要是行政執法不到位,其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市場監管不到位。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章第32條與第33條規定,有關行政部門應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抽查檢驗。但是有關行政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不力。
2.行政部門職能交叉重疊,權責不清。以青島“天價蝦”事件為例,顧客第一時間尋求幫助,相關行政部門之間卻相互推諉責任。事實上,對于此類事件,物價、工商和旅游等部門都有各自的管理權和管理內容,相關部門卻沒有主動去履行相應職責,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懶政”現象突出。
3.行政執法治標不治本,處罰力度不夠。針對“天價蝦”類似事件,從來都是網絡媒體曝光一次,有關行政機關就開始嚴格整治,對有關經營者作出處以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而過一段時間后類似事件又再次泛濫。原因有二,一是行政執法每次只提出臨時解決方案,治標不治本;二是處罰力度不夠,處以罰款,吊銷營業執照,對違法經營者意義不大,過了這段嚴打時期,又可以再次以價格欺詐的手段來欺騙消費者,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解決“天價蝦”問題事件的幾點建議
筆者認為,“天價蝦”類似事件屢禁不止,其背后的法律原因主要是行政機關的失職,下面就從行政角度談談如何解決“天價蝦”類似事件的再發生這一問題。
(一)完善相關法律,明確有關行政部門監督的法律責任
筆者認為,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章談到了國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但只規定了有關行政部門的監督權利以及監督內容,而第七章僅僅只有第61條籠統的提到了有關行政部門執法不力的處罰方法,并沒有細化和明確有關行政部門監督不力的法律責任。為此,應當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法律中有關行政部門依法監督不到位的法律責任進行明確和完善,用法律責任去約束有關行政部門,有法不依就要受到行政處罰。以青島“天價蝦”事件為例,如果有關行政部門依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檢查,監督到位,那么就有極大的可能避免“天價蝦”事件的發生。但有關行政部門并沒有依法檢查,這主要歸咎于沒有明確細化的法律責任條款的約束。因此,要明確相關行政部門監督的法律責任,督促他們依法進行檢查監督職責,才能做好事前監管工作,把“天價消費”的萌芽扼殺在搖籃里。
(二)集中執法權,全面建立市場價格違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針對行政部門職能交叉重疊,權責不清,以致有關部門相互推諉責任的情況。筆者認為,應當向江蘇省揚州市物價局學習,全面建立起市場價格違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集中執法權。這樣可以提高有關部門的應急處置能力,強化應急處置責任。執法人員可以在接到消費者投訴的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了解情況,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如果執法人員履職有誤,也能追究其責任。因此,建立市場價格違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很有必要。
對整治“天價消費”的不良之風也能對市場價格糾紛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整治“天價消費”的不良之風。
(三)加大處罰力度,建立黑名單制度
對于行政處罰力度不夠,“天價蝦”類似事件屢禁不止的情況,筆者認為,建立黑名單制度必須提上日程。如果罰款、吊銷營業執照不能夠對違法經營者產生震懾,那就建立黑名單制度。將用價格欺詐手段來欺騙消費者的違法經營者納入“黑名單,”并將他們的的不良信用記錄納入社會征信系統,對“黑名單”中的經營者進行信貸、融資、行政許可和市場準入等多方面的限制,以起到震懾違法經營者的目的,讓他們不敢再犯。同時,將這些“黑名單”公示,讓消費者們了解這些“黑名單”,并提高警惕性。這樣能改善某些行政機關治標不治本的現象,也能從根本上杜絕“天價蝦”類似事件的再發生。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天價蝦”事件的各種觀點的剖析,認為“天價蝦”背后的法律問題主要是行政問題。防范“天價蝦”類似事件的再發生也主要從行政方面入手。只要做到事前監管到位,事中處理及時,事后努力根治。相信“天價蝦”類似事件很快就能被杜絕,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也能還社會一個規范良好的市場秩序!
注釋
①張瑩.一年來至少發生18起“天價消費”事件食品領域13起[N].法制晚報.2016-5-4.
參考文獻
[1]孫佩峰.“天價蝦”背后的法律問題及原因分析.
[EB/OL]http://www.rcgus.com/bsj729965/1550862.html.2015-10-14.
[2]李寧,李娜.法眼聚焦法律解讀青島“天價蝦”事件——違法不在價格在欺騙[N].天津日報,2015-11-19(11).
[3]劉高.三論“青島天價蝦”:你造什么是強迫交易嗎?——兼與華政陳越峰老師商榷
[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d9a00f0102w81v.html.2015-10-10.
[4]袁忠巖.宰客行為中的行政不作為及其治理——以青島天價蝦事件為例[J].法制博覽,2015(10)下:120.
[5]王芳.“天價”違法案分析及價格監管應對策略[J].中國價格監管與反壟斷,2015(12):47-48.
[6]江蘇省揚州市物價局檢查分局.揚州市正式建立市場價格違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J].中國價格監管與反壟斷,2015(5):20.
[7]龍林虎.旅游價格違法行為防控機制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6(8):49-50.
作者簡介:朱珍珍(1995-),女,漢族,安徽蕪湖人,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法學專業;薛婷婷(1995-),女,漢族,安徽滁州人,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