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召貴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部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各方面技能,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面,教師需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實施多元化設計數學作業的理念和策略,充分滿足每一個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需求。在九年義務教育中,數學是極其重要的一門課程,學好數學是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的基礎,為此教師應對作業進行合理布置,以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作業多元化;多元化策略;學習效率
據調查,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布置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作業量多、形式單一、靈活性不足,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現代社會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都有各自的個性和特點,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大差別,為充分滿足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生,作業進行多元化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改善作業布置的不足之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作業多元化設計的意義
1.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質
小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與作業布置息息相關,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利用自身的發散性思維對作業形式進行多元化創新,以此來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作業難易程度設置出多元化的作業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運算,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提高數學素質的前提是學生要擁有數學思維能力,而完成作業的過程就是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形成的過程。作業的多元化設計對于學生來說,能將枯燥的作業變得靈活生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2.促進小學教師數學研究能力的發展
作業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有效反饋。新課改要求教師控制小學數學作業的數量,注重作業布置的質量。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應具有對數學的研究能力,對作業形式進行多元化創新,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在作業多元化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利用自身開闊性思維進行設計,數學的研究能力會得到提升。此外,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積極思考也會幫助其逐漸形成數學思維能力,這對于師生雙方而言,都是一個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過程。
二、作業多元化設計的具體策略
1.作業內容多元化
根據以往的經驗,首先教師會布置課堂作業,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對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另外,還會布置課外作業,課外作業需要學生利用教材或者課外輔導材料獨立自主完成,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作業多元化就是運用現有資源以及教師的豐富經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作業變得靈活生動,吸引學生,使作業綜合教材內容、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特點鮮明的方式呈現出來,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數學的很多知識都來源于實際生活,在作業內容上也要盡量貼近生活,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知識,與理論相結合,從生活實際出發去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數學知識的親身實踐者。如在“最大值與最小值”問題上,作業布置可以貼近生活,利用出門旅游的案例,以安排出游路線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設計旅游方案,并對方案進行相應的費用預算,最終確定優質的旅游路線。
2.作業形式的多元化
在現行素質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內容單一,枯燥乏味的作業已經很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是把作業當成任務一樣完成,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師逐漸意識到這一點,布置作業的時候,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還要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抄襲現象的發生,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合作。作業形式的多元化,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不斷完善自己。
3.將故事引入作業
小學生年齡偏小,對故事的抵抗能力還很弱,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引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來設計數學作業,以達到吸引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目的。在作業中引入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了解,促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
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動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思想層面做到與時俱進,運用多元化理念,對作業進行創新性設計,以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促進不同層面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整體水平。因此,作業多元化的設計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沈璐.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現狀與轉化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