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衛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28-01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并養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現狀,在此基礎上改進優化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1.培養學生高中語文素養的重要作用
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健全的人格。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對高中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這些新的變化要求學生在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情況下,更傾向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 好讀書不求甚解"已經不適合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應激發學生學會提問,學生應積極思考探索,學會自我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語文的素養教育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2.高中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現狀
2.1 教學形式單一。班級授課制是當前高中教學的主要授課方式,這種方式限制了班級學生人數和場地條件,授課方式仍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非常的少,一些語文外延性很大的課程,課堂還保持著教師講,學生聽,偶有提問互動一下的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語文素養教育難以得到體現,嚴重阻礙了學生對語文素養教育的興趣。
2.2 教學觀念陳舊。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當前高中的語文教師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單方向向學生灌輸知識,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中語文課堂還難以擺脫以高考文中心的教學窠臼,而不是為了語文教學的本源目的。在這樣的功利性極強的教學環境里,其結果就是語文素養教育在這種背景下很難得到表現。 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化的領域,擔心自己知識的權威地位受到學生的挑戰。教師如果對語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無疑會影響語文素養教育的效果。如不改變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都實現創新,那么就很難達到現代社會對廣大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的實際要求,同時必將影響學生的質疑、批判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最終以至會扼殺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能力。
2.3 學生成績評價標準比較單一。教育評價直接影響語文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在高考的大背景之下,學生語文素養水平的提升,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我國教育體系極需構建關于語文素養教育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不能再以一考定終身來左右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認證資格考試形式[1]。把語文素養教育落實到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不斷地完善我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的認識評價體系,使語文教育真正提高學生的素養。
3.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策略
3.1 提高對學生語文素養教育的重視教育。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都為了升學而學習,嚴重違背了課程教學的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困難,比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我們看到,很多的學生只在教師那里得到了寫作技巧和寫作模式的指導和訓練,但卻對寫作本身缺乏興趣。這無疑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學的極大失敗。學生只有讀的多了,才能知道文字的美麗,才能喜歡上寫作。因為他們知道了文字的真正魅力所在,這些都是日積月累的過程。近些年來,在我國持續推進素質教育的引導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稍微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程度遠遠不夠,不少學校雖然提倡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但大多流于形式,語文素養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要改變這一現狀,仍需整個社會和學校的長期不懈努力。
3.2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當前,所媒體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了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利用這些先進的教學工具,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對人生的理解,思想上達到共鳴。以《邊城》為例,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富有山水風光的邊城小鎮,激發學生在生動的多媒體情境中探求問題,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3.3 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是學界上比較倡導的一種觀點,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個性的發展與自我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自己尋求答案,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促進,而不是越俎代庖。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依據學生思維發展規律,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激勵與鼓舞,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其創新思維力和自我的求知力,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有自我學習的動機,對內容進行自我選擇,有自我調節的策略,合理安排自我的學習時間、方法,對學習進行自我管理,主動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2]。只要這樣,才能鍛煉無論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具有自我學習和提升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為將來的人生做好充分的準備。
3.4 充分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高中語文教材是語文素養教學的重要載體,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加強對教材的合理利用,還要注重挖掘課外的學習資源。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具有豐富、廣闊的外延,比如風俗民情、風景名勝等。這樣,學生對知識和文化的理解就不會局限在表面,就會將其演變為一種深深的感悟,一種對人生和人性的感悟。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積累自己的語言功底,需要組織學生更好地、更加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作為高中語文老師,筆者常常組織學生參與各種不同的課外閱讀活動,對學生的閱讀選擇、閱讀技巧和閱讀感悟予以指引,對于閱讀中遇到的優美文段、詞句進行摘錄,對這些摘錄進行時常的溫習鞏固,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和積累。
總之,要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就要在將語文知識傳遞給學生的同時加強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培養,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徐佰鑫. 芻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滲透[J]. 中國校外教育,2016,02:138.
[2] 周永秀.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質量,培養學生語文素養[J]. 學周刊,2013,2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