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平
都說城鄉差距大,教育自然也不例外。為了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鄉下的家長想盡辦法送孩子到城里學校去上學。在廣大家長同志的眼里城里學校教育水平高,教師教學能力強,學校設施條件好,學生發展空間大等。在老師的眼里城鄉差距也很大,教研水準高,家長配合好,學生素質高……這些方方面面存在的差距,那是不爭的事實,關鍵問題在于想縮小城鄉差距卻是相當困難的。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造成學生的城鄉差距大的原因主要不僅僅在于學校,更不是在于老師。
一次課上學生做練習,題中出示了一只螞蟻的圖片,問6只螞蟻有幾個觸角,幾條腿?按理說農村的孩子隨處可見螞蟻,又對乘法口訣倒背如流,做起來該是非常容易,但出人意料的是,只有極少數的幾個孩子答案是正確的,而主要原因竟然是孩子們不認識哪是觸角,甚至將觸角跟腳混為一談。那一刻我就想了很多,想來假使是城里的孩子做這道練習題,是不是出現這樣的錯誤還是出錯幾率能小一些呢。帶著很強的好奇心去北京路小學的班級做了了解,城里的孩子果然很少出錯,那里的老師很懷疑地問我,這么簡單的題,學生怎么會做錯呢,我只是尷尬地一笑。近幾年來由于學科之間整合日趨明顯,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學生的城鄉差距已普遍存在于各個學科包括本來并不太明顯的數學領域,個人覺得這種差距的由來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方面。
一、家長重視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在知識的傳授、學習做人做事方面的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學校的時間畢竟有限,對于學生各種興趣以及習慣的培養作用并不十分明顯。例如閱讀,都說城里的孩子視野開闊,知識面廣,思維活躍,我想主要原因正在于閱讀量。城里的孩子閱讀都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畫冊、繪本等讀物繁多,涉及生活習慣、安全教育、科普、情感等多個方面,這些讀物對孩子的影響潛移默化,不僅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也影響了行為習慣。讀書多的孩子即使沒見過真正的螞蟻也應該知道它們的觸角在哪里吧!
二、家長容易忽視孩子的探究欲望
所有的孩子從小都喜歡觀察一些小昆蟲,玩螞蟻,捉蝴蝶,看毛毛蟲等。那正是孩子探索知識的過程,然而我們身邊的家長看見了都會說“離遠點,小心被咬到”“別追了,摔倒怎么辦?”明智一點的家長也許會說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卻很少會找來放大鏡和孩子們一起觀察螞蟻的身體,普及一些科普知識。可我曾多次發現城里小區的爺爺奶奶會和手里拿著放大鏡的小孫子一起在草叢邊玩耍,一同觀察螞蟻。誰能想到看螞蟻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會影響到孩子以后計算乘法呢?
家長的言談舉止是有效的教育資源,城里鄉下差距大!老師都覺得城里的孩子素質高,講文明有禮貌,聽老師的話,言談舉止讓人看了舒服,我想這一點差距主要也在于家庭教育。我班里有一個小班干部總喜歡把“靠”這個字掛在嘴上,我每每聽到總會制止并告訴她這個字不文明,可改的十分費勁,經過了解才知道果然是家里人就好說這個字,在我們農村家長類似于這樣的口頭語太多,粗魯的行為太多,不文明、不禮貌的做法太多。孩子見了老師不打招呼是不是家長在家見了長輩也沒有打招呼的習慣呢?孩子在學校打架是不是父母在家也會經常有言語或者肢體上的沖突呢?專家稱,家長喜歡大吼大叫,孩子遇事也會大聲吵鬧,家長對犯錯的孩子喜歡拳腳相向孩子在學校遇事也會動手打人。有些做法我們家長在做時確實應該先考慮對孩子的影響。
再者,我是從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因而對于學生城鄉差距大的原因自然離不開學前教育的方式。鄉下很多家長朋友都會覺得幼兒園就是玩的,沒有任何作用,甚至有的家長為了讓學前班有作用,將孩子送到學習小學知識的幼兒園去。然而城里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進學前班之前早已想辦法讓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了。像不在意學前教育或者只看學到多少字、數的看法自然都不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學前教育對于孩子習慣的養成、閱讀興趣的培養以及探究欲望的激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城里的幼兒教育恰恰注重的就是這些,而我們周圍幼兒園教孩子學ɑoe,教孩子學算術、背古詩不僅讓孩子失去了探索的機會,把可能培養起來的閱讀、學習興趣也被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基本扼殺掉了。至于書寫,連握筆都握不明白又何談寫字!所以上小學了,當老師對家長說“得多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物、事才能寫好作文”,家長說“我們這孩子只知道看電視”,老師說“得讓孩子多讀課外書籍”,家長會說“我們的孩子不愛讀書,買了很多書都撕了”。長此以往,老師也就提得少了。這雖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但跟我們農村的學前教育現狀不無關系!
作為一名農村教師,真心希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可以做到很好的合作,從嬰幼兒時期開始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從根源上縮小學生的城鄉差距。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