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萍萍
【摘要】運用微課教學模式,結合中班語言課《兔子媽媽生病了》的實踐,從設計意圖、幼兒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延伸等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微課教學活動中進行教材選擇、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課程設計、課后總結評價
【關鍵詞】微課 說課 幼兒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80-02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具有易于傳播、便于記憶、教學效果好等優勢,受到了老師和幼兒們的喜愛和歡迎。對幼兒教師而言,微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對幼兒而言,微課的碎片化知識設計,短小精悍,符合幼兒學習和成長規律。微課正在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幼兒教師學水平,有利于激發幼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興趣。本文嘗試運用這種“微”熱潮與新模式,以中班語言課《兔媽媽生病了》為例進行說課設計,以期為幼兒微課教學提供具體實踐案例。
一、說設計意圖
1.說教材
教材的選擇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所謂“教材”就是教育活動中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把選擇出來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習者的材料。教材是處于教授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一種媒介,是教學的三要素之一。《兔媽媽生病了》是一組故事情節豐富,生動有趣的圖片。其以動物的形象,日常的生活經歷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圖畫內容豐富,包含了完整的故事情節,清晰的事情發展順序,同時又配有簡單的語言提示,既能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講述情節的具體發展,又能夠為幼兒的講述搭建一定的支架,讓幼兒的講述有重點有順序,并學會完整的表述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2.說教學對象
微課教學要緊密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班幼兒已經能有興趣地運用各種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講述對象,能夠理解內容簡單、特征明顯的圖片實物和前景,并且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述。但完整、清晰、正確的表述能力還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培養 。他們顯著的心里發展特點是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帶有一定的情緒性,凡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都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提供適當的機會,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要有目的地、及時正確地引導幼兒提升講述能力。
3.說教學目標
微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幼兒微課整個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拔⒄n”的教學目標要突出“微”和“小”,微課的優勢就在于她的“微而精”[1]。《兔媽媽生病了》結合幼兒的實際,特制定了如下三個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中動物行為與情節之間的關系。
(2)技能目標:學會連貫地講述小動物們看望生病的兔媽媽的過程。
(3)情感目標:喜歡在集體面前講述,表演《兔媽媽生病了》的情節。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難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年齡段不同的幼兒當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2]。在一般情況下,使大多數幼兒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幼兒聽不懂學不會,還會為理解以后的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
(1)活動重點:連貫、正確的講述小動物們看望生病的兔媽媽的過程。
(2)活動難點:根據自己的理解,增添角色對話,并表演出來。
5.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講故事的經驗以及擔心,難過的情緒體驗。
(2)物質準備:圖片《兔媽媽生病了》情節5張;小兔、兔媽媽、小貓、小馬等動物的頭飾;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談論法:教師通過對話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故事情節的發展。
(2)直觀經驗法:教師出示圖片,直觀的讓幼兒感受《兔媽媽生病了》的情節。
2.說學法:
(1)交談法:幼兒通過與教師、同伴交談,講述每一張圖畫的內容。
多通道參與法:幼兒用眼睛觀察,用耳朵傾聽其它同伴的講述以及表達自己對圖畫的理解。
(2)觀察法:幼兒仔細觀察每一張圖片的內容并表達出來。
三、說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指南》指出我們要為幼兒創設活動的情境,這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以很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活動中來。我通過展示故事圖片,小兔子今天沒去上學的故事引入課堂。
2.教師出示圖片,運用看講猜等策略,引導幼兒感知并理解講述內容。
幼兒認識活動場景——小兔子家,森林里;認識角色——小兔子,兔媽媽,蝸牛等等。
教師一張張出示圖片,讓幼兒對每一張圖畫的內容有初步理解,并猜測情節發展。
教師提問,例如:圖片上有誰?兔媽媽怎么了?小兔怎么樣?蝸牛見了怎么說等問題,幫助幼兒集體講述每一張圖畫的內容。
引導幼兒集體講述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
3.幼兒運用自己的理解,看著圖片,進行分組講述,教師巡回指導。
將幼兒分成5人一組,分組講述。
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講述小動物們是如何傳遞信息的,豐富詞匯表達。
請兩個小朋友上臺講述,教師引導幼兒總結比較兩人講述的異同。
幼兒自己表演,理清講述思路。
幼兒佩戴相應頭飾,認清角色,并鼓勵幼兒增添一定的角色對話,邊表演邊講述《兔媽媽生病了》。
4.教師總結幼兒的表演,并引導幼兒關注動物們的情感變化。
四、說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講述《兔媽媽生病了》的故事。
2.在語言區投放相類似的圖畫,提供出幼兒自由講述的機會,遷移講述思路。
3.在美工區或美術課上,可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情感。
微課教學模式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教師可以做到先整理后教學,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建設的最終目的。微課教學模式能讓參加者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具有即時性。由于是已準備好的課件,基本上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主觀性,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3]。教師要多運用微課教學模式,使活動更加生動、形象,讓微課發揮其應有的技能。
參考文獻:
[1]楊麗.基于SWOT的微課及其教育應用探究[J].中小學電教:上,2014.
[2]徐耀國.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2014.
[3]李培林.微課視頻制作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