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長珍
摘要: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小學語文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新"作業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50-01
新課標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作業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 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輕負高質"的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論為有效設計語文家庭作業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及生活實際,打破課內與課外的界限,讓語文家庭作業成為一座橋梁,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1.給作業換換"湯"
教學中,學生對生詞的掌握度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因此大多數教師會給學生布置抄寫任務,殊不知,抄寫生字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學生在機械式的抄寫中喪失了自主意識,毫無主動性,更是望"抄"色變。那么,如何改變這種毫無生氣的作業方式呢?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抄寫"變一變,老方式也會變新顏。
例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抄寫生詞前,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30個新朋友(出示課本上要求掌握的生詞)和大家玩一場闖關游戲,看10分鐘后誰默寫的生詞最多,就算誰闖關成功。但識記時每個生詞抄寫不得超過三次,你們有信心嗎?""有!"話音剛落,學生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抄寫詞語中。創設情境,即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動情的語言渲染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對作業產生心理期待,從而使學生對"望而生厭"的抄寫產生一種新鮮感,進而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
2.讓"自由"走進作業
除了精心設計作業外,我還引導學生嘗試自主設計作業,把他們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教學完《媽媽的賬單》,我布置了"媽媽,我想對你說"的作業,讓學生在活動中表達對母親的愛。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思維活躍,作業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我還在作業中適當添加了一些小娛樂。例如,讓學生陪爺爺奶奶聊天,了解另外一個世界;周末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展示自己的另一面等。這些作業看似與學習相去甚遠,其實這些"雜事"本身就是語言實踐的過程,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是在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同時還為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
3.讓"合作"提升作業品質
"要獨立完成作業。"這是老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我們延用多年的傳統作業模式。然而,新課標要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設計中體現出作業的層次性,讓合作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創新、發揮個性的舞臺。
例如,教學完《飛上藍天的恐龍》,我讓學生合作完成一份有關恐龍類型的調查表。學生自由組合,分工合作,有的上網查找,有的到圖書館查資料等,一周之后我收到了一份份令人欣喜的調查表。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不僅完成了作業,還懂得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4.語文"新"作業設計的效果
(1)激發了學生做作業的興趣。與傳統家庭作業相比,"新"作業,題型多樣,深淺不一,選擇性強,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可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此外,學生各盡其思,各展其能,可有效地激發做作業的興趣,從而提高家庭作業的完成質量。
(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新"作業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選擇什么題目、確定什么內容、接受什么難度,自主權都掌握在學生手里,學生可以標新立異,甚至還可以異想天開。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大有裨益。
(3)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新"作業注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可使學生從小就懂得"合作才能生存,合作才能發展"的道理。使學生愛上作業,讓作業成為他們學習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需要我們教師用新課標理念審視作業的設計思想和形式,推陳出新,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確立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觀,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