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56-01
"學習策略"是指為了有效地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其中包括有意識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好壞因人而異,因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等因素而異。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1 課前預習是關鍵。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預習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率學習成果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預習,上新課時就會心中無數,不得要領,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預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在預習新課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有啟發性、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前置性問題,有目的預習。如在Book 1 Unit1"Friendship"中,我先布置一些前置性作業供學生課前思考:What makes a good friend? 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 What kind of friends can be good friends? 這樣既幫助學生理清了學習的思路,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并積極思考。又如,Book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一課,我給學生提出問題:Why Bill Gates isn't a great person? Is famous person great one? 通過巧設問題,使學生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此外,課前預習應改變仍停留在單詞識記以及課文閱讀的程度上,我們要求學生自己查詞典,自己記例句,自己用新詞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達法進行模仿,自己找句子進行詮解,自己找出課文中的難點,讓學生真正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
1.2 專注課堂是根本。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平臺和主渠道,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認知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這就要求學生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思維。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從而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呢?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聽得懂,有話說。以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為例,我用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 Games held? What's the spirit of the Olympi Games?這兩個簡單問題吸引學生的眼球,幫助學生克服了怕難、畏難,怕說錯而不敢說的心理,都紛紛舉手發言,然后,順勢利導,我再設計一些"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問題,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pirit of Olympic Games? Why could China bid for the right to hol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hat should you do for it if you were a volunteer? 有了前面的問題作為鋪墊,學生再也無所顧忌,能暢所欲言了,一改過去"欲說不能,欲罷還休"的尷尬局面,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2.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
第一,單詞的學習是我們大家必須要攻克的堡壘,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開學的第一天起每天學習5個新單詞,3年乘以365天乘以5等于5475個單詞,三年下來積累的詞匯量來對付高考應該是小菜一碟。這樣的話你將成為高考的勝者,因為現代高考的趨勢是詞匯量加速度,掌握了詞匯你做高考題就像看小說一樣得心應手。第二,通過背誦文章來提高也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周背誦一篇文章,從簡易的文章開始,這樣不到高考的第一輪復習你就能完成背誦80篇文章的任務。第三,平時聽力和閱讀的訓練要持之以恒。第四,語法的學習很重要,我們在初中學習的語法知識總的來說比較膚淺,而高中的語法將有一定的深度。第五,英語的寫作也是必考的內容。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和閱讀是緊密關聯的,閱讀量的增加能促進寫作,每周寫一篇100詞左右的短文,堅持寫英語日記也能大大提高作文水平。
3.與時俱進,不斷利用新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所謂新技術主要是信息技術。近年來,IT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了教育的極大變革。在當今信息時代,光靠在課堂上學得課本知識是不夠的,光靠課堂上老師的灌輸也是遠遠不行的。利用IT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情景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去領悟語言,操練語言,運用語言,效果一定會更好。先進的英語學習軟件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策略。《瘋狂李陽英語》,《金山單詞通》,《英語聽力通》,《輕輕松松學口語》,《英語口型教師》等一系列優秀的教學軟件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電腦甚至可以自學而獲取成功。老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適時做好指導和推薦工作。
4.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針對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狀況,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學生,熟悉教材。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勤于督促檢查,并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培養學生用英語會話能力出發,每節課利用幾分鐘從師生之間進行英語會話開始,逐步培養學生單獨用英語講一段話,如每日見聞,談所熟悉的人,愛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語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做個榜樣,每個人都有機會。對于稍差的學生,在課前把任務布置好,幫助他們做好準備,以致能在課堂上表現得很出色,使學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績,感到自己正在不斷進步,有所收獲。學生有了"成就感"逐漸消除了畏難情緒。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們的高中英語更是要改革,以實現素質教育和和高考的統一。
5.加強中學階段的外語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高中英語閱讀町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必須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為了獲得真正的外語語感和了解所學語青國家的文化、習俗.閱讀內容首先應是原汁原味的外語材料.如可以讀哆英文原著和英語報紙雜志等。學生通過閱讀大量英語原材料.向大腦輸入原汁原味的材料及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理解,進而背誦、記憶。從達到需要時有用信息的有效輸出。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加大外語語言材料閱讀量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英語課程改革也成為必然。它要求我們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英語教學的觀念、目標、內容、策略、手段、評價等各方面進行重大改革,以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為此,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建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同時要注意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進行形式多樣的訓練,來培養學生英語能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