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娟
摘 要:音樂是特殊的藝術形式,它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創造激情。所以,高中音樂課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對未來高中生走進大學校園也是有所幫助的,對于全面發展中的高中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方法方式;重要性
高中音樂課程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多年以來一直在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面對高考,高中生承受著沉重的學習壓力,在這種環境下,音樂可以緩解這種壓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高中生的音樂認識還處在發展階段,雖然他們比小學生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由于生活環境和生活閱歷的限制,他們的認識具有片面性。所以,高中音樂教育中,要注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力。
一、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在普通高中,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它是實施美育的方法之一,全體高中生都屬于它的教育對象。處于成長階段的高中生,他們的人格特征不斷變化,社會情節的日益增加。音樂是古老的藝術,它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全面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在學習音樂課程中,不僅能夠激發性情,提高學生的道德標準,而且對于個人素質修養和社會風氣的改變,對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二、培養樂感
高中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8周歲以下,他們正在成長過程中,正是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有不穩定的愛好和不成熟的想法。在當今飛快發展的社會,通過廣播、網絡和電視等方式讓他們認識了很多音樂,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音樂,但也僅僅是對流行音樂存在喜愛,對高中生的音樂課本基本上是沒有興趣的。多數高中生的音樂基礎差,基本的音符都不會。所以音樂教師在平時教學上要多下功夫,把樂感作為培養學生的開端,綜合學生的心理。這樣的情況下,音樂老師要不斷跟進流行音樂的腳步,盡可能地去理解高中生的心理,把健康、富有正能量的流行歌曲給學生們聽和唱,以這樣的方式培養樂感,在老師引導下,使學生喜歡并愛上音樂課程。
三、高中音樂教學的方式
1.語言教學
作為音樂教育的引導者和指導者,音樂教師要精準地把音樂教學語言傳達給學生。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的第一重要環節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運用靈活的語言來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音樂教師要展示音樂的通俗性,把音樂性的語言合理地運用詮釋音樂,更好地理解本節音樂課的內容,讓學生做到深入淺出。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發揮他們思維和運動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理解和掌握音樂,激發學生的潛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但是一定要避免言語上平淡、單一和呆板。
2.選擇教材教學
音樂教師在選擇教材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形象美、旋律美的一些中外經典的作品作為教材使用于教學,能讓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積極健康和大氣清晰,傳遞正能量信息,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3.引入式教學
高中音樂課內容是多種多樣的作品,所以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是很重要的。由于受文化課程的擠壓,高中生不可能擁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和學習音樂,興趣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在這種情形下,音樂教師要用更多的教學方法從培養學生的樂感出發,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
4.互動式教學
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設立互動的教學情景,每節音樂課上都有一點時間讓學生上臺演一位小音樂家,結合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講述自己喜愛的樂曲、現場表演等,讓學生真正做到自己理解并進入到情景,同時還能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情緒飽滿,充滿自信,從而促成學生對音樂的學習。
5.舞臺式教學
舞蹈是每個學習音樂的人最渴望的目標,音樂教師要更多地給學生提供表演和展示才能的機會。學生的自我表演欲都很強,很可能在表演的機會中讓他們愛上音樂。在實踐中,很多學生缺少上舞臺的機會,在心理上就會產生自己學習不了音樂和不適合學習音樂的想法,使音樂教育沒有機會進入學生的心里、腦里,這正是音樂教育短路的部分。
高中音樂教育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和艱巨的過程。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理念,不斷學習發展、不斷創新發展、不斷探究和實踐發展。當今社會素質教育的情況下,理解高中音樂教學的標準,有效地認知高中音樂教材,以全新的觀念是高中音樂教育工作者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讓學生從音樂中體會到音樂中的激情,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打開自身的心靈窗戶,在高中音樂教育課堂上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才是高中音樂教師們任重而道遠的使命。
參考文獻:
[1]蒲力峰,李才禮.審美教育[J].中國音樂教育,2010(27):170.
[2]劉曉輝.高中音樂課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資訊,2001(15):16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