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摘要: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小學數學尤其如此,數學課堂該是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和諧課堂與快樂教學模式。本文分析"問題導學"的應用實踐,對小學數學"問題導學"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望可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問題導學;教學方法;人教版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42-0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通過這些年的努力,無論是城市小學還是鄉村小學,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實質上,確實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目標教學"、"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等新的課改理念、教學思想正在引領著我們的課堂,但在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新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問題設計缺乏整體的架構與布局,"滿堂灌"減少了,但"滿堂問"的現象又突出了;教師還在細致地教授那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學生還在教師的"牽引"下學習數學。這些導致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的"四基""四能"培養不到位,學生數學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力較弱。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小學生因其所處年齡階段,注意力易分散,特別是在課間休息剛剛結束的課堂伊始階段,學生很難迅速平靜心態,調整至學習狀態中,而沒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后續課堂教學環節進展將會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滿意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思維引導為核心,以情感體驗為紐帶,創設多樣化的情境,巧妙引入課堂問題。
首先,可借助小故事構建情境。小學生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好的故事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在學生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例如:三年級上冊年、月、日課堂開始時,教師講述《天方夜譚》的來源,"同學們都聽過《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吧,這就是《天方夜譚》中著名的一章,是一個智慧與美貌并存的善良女孩兒為拯救千千萬萬的女子編寫的故事,奇麗異常,充滿想象力,它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名字,叫做《一千零一夜》,同學們想知道這是多少個月,又是幾年呢?"通過故事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不自覺地想尋求問題的答案,萌發走入數學殿堂的愿望。
其次,可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情境。例如:二年級下冊克與千克教學開始時,教師可展示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包括糖果、硬幣、象棋、瓶裝水、疊在一起的書等等,讓學生猜一猜這些物品有多重。由于此時學生并未對物體重量有明確的認知,猜得的答案偏差較大,教師可采取激勵措施,"在學習完這節課的基礎知識后,老師再給大家一次機會,猜對了就可以得到糖果獎勵",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對所要探究的問題熱情高漲,有利于整體課堂效率的提升。
2.引導應用實踐,鼓勵學生親自動手解決問題
古人說學以致用,知識的掌握也是為實踐而服務,實踐亦是驗證知識正確性的標準,數學具有實用性,小學數學更是如此,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實踐可分為基本性、綜合性、發展性等類別。此處以四年級下冊小數的大小比較為例進行說明?;A性實踐是針對課堂內容進行的一些鞏固練習,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問題設置如下:比較兩個數的大小,①2.00元與1.5元;②7.35克與7.53克;③0.98米與1.01米;④5.543與5.54。綜合性實踐則將問題放到實際情境中,讓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問題,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認知,展示運動會比賽的圖片,設置如下問題:運動會跳高比賽采取小組制,每一小組中取得前三名的學生可以晉級,小剛是組內最后一個出場的學生,已知前面同學的成績分別為1.0米、1.12米、1.2米、1.15米、1.24米、1.18米,請同學們幫助小剛算一算,他需要跳到多高才能保證晉級?發展性實踐是將知識進行多角度延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設置問題如下:有這樣兩個數字,每個空格內都是非零數字,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哪個數字大?□.□□□和□.□,這種情況下,學生填入數字不同,比較結果呈現多樣化分布,而學生在對種種不同情況的討論交流中,不僅可有效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可實現思維的拓展,實現"問題導學"法的更高水平要求。
3.問題解決與問題延伸
一節數學課以問題開始,不一定以問題解決結束。更多的時候是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在學生通過學習、反思后發現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則教師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確未解決的原因,由學生自行調整策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這時也不是教學活動的終結,當一個問題解決之時,同時又是另一個新的問題情境的開始,這節課的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更多的問題,讓學生保持"數學的思考"和學習的狀態。例如,"今天認識了什么是小數,小數和以前學習的整數是有聯系的,那么小數的四則運算與整數的四則運算有聯系嗎?有什么樣的聯系呢?"類似于這樣的一些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多提。
思維總是由問題引起的,問題是思維的原動力。教師真正的本領不在于會傳授知識,而在于會組織學生的認知活動,而"問題導學"恰恰充當了教師課堂教學中"導"與"學"的橋梁。課堂教學不論如何變革,"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是毋庸置疑的。在"問題導學"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減少教師的細小問題對數學課堂的"污染",提高數學學習的"產能",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學生的思維更主動、更靈活、更廣闊、更深刻,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因問題而精彩!
教師對于問題導學要能夠更加合理地利用,問題導學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顧紅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式教學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4(12).
[2] 陳惠芳.問題導學:開展"對話式教學"的應然之道——以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