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羚靜
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門比較重要同時又比較難理解的一門課程,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注意課堂上的教學方法。,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是教師進行啟發式教育的重要手段, 本文則提出了幾 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是教師進行啟發式教育的重要手段, 本文則提出了幾點課堂提問常用的設計技巧, 并且針對課堂提問的優化提出幾點認識,希望能在教師進行提問時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80-02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有必要在對于課堂內容進行適時地提問,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學生在課堂走神的情況,在教師通過提問發現學生問題之后才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得以提高,課堂設疑更好地發揮了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學多邊活動的順利進行,也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1.在課后對課堂提問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改進
生物作為理科, 需要我們多動腦, 多思考,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在實驗課堂上更要鼓勵他們敢于動手。生物是一門需要學生理智思考的科目,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就有必要發揮強大的引導作用,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充分的引導下進行獨立的思考,教師提問還應該根據教學目的,在明確教學目的的情況下才能對學生產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去掌握教師所提問的知識并獲得成功,這樣他們才會更愿意去思考, 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在課后,教師更應注重對課堂提問的反思,多與學生交流獲得課堂反饋,分析每節課堂提問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斷思考,不斷創新,與學生一起進步。
2.提問不能局限于一個角度和一個方面
2.1 因果關系的設疑。有因才有果,因果發生的先后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就是說,教師從因的方面提問,學生一定回想后果,教師從果的方面提問,學生一定會想到因,這就是因果關系啟發學生思維。在學習知識進行提問需要解答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學生對于這些知識根本就不會感興趣,也并不會留下多大的印象。但是,如果老師從蝗蟲用氣管系統來呼吸而產生的一種奇妙的自然現象入手進行設疑,學生就會對這節知識產生興趣,也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知識,得出知識。自己動手,根據提供的材料設計出一套可以證明蝗蟲是用氣管系統呼吸的實驗,之后對結果進行討論,讓枯燥的生物課堂更加活躍,也讓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
2.2 對實驗觀察設疑。學生對于很多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還是充滿好奇心和興趣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份好奇心,帶領學生進入生物實驗室,讓學生夢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探索關于自然的奧秘。在實驗觀察的過程中喜歡上探索的過程,愛上生物。
2.3 介紹事物設疑。自然的世界博大精深無奇不有,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一種罕見的生物或者是一種比較奇特的生理現象,來激起學生探索奧秘的強烈愿望,進而對學生提出疑問"你們想不想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呢?"教師再適時進行引導,問題的答案就會更加顯而易見。
3.提問貴在 "準"
提問要準, 才是對學生進行 "開其意"和"達其辭"的最佳火候。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教學重點揣摩透徹,深入分析發掘問題, 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通過最為準確的點對學生提問,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思考。例如, 在講 "光合作用" 一節時,這樣設疑:光合作用為什么能夠在葉綠體中進行,葉綠體有哪些結構適于光反應和暗反應?這比直接提問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提高。
4.重提問重在“精”
課堂提問的教師很多,提出的問題也是比較多的,但是課堂提問貴在精,如果不"精",那提問再多,也無法達到教師想要的效果也是沒有用的。因此,不能促使學生展開積極思維的地方不必設疑。如在講授"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 CO2的固定"時,可以這樣設疑,CO2的性質很不活潑,不能直接被光反應產生 [H] 和 ATP 還原,那么,怎樣才能讓 CO2活潑起來呢?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討論,推動學生去積極參與、去尋求、去獲得。讓學生最終獲得最準確的知識,
5.將學生的興趣點作為提問參考
學生會在生活中碰到許多的無法解釋的生理生物現象,教師可以就學生不知道的而且可能會感興趣的方面作為提問的入口,教師提出的問題正好是學生不會的并且是他們感興趣的,因此,
教師要學會以學生的興趣點作為參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極大的興趣去揭開知識的面紗。在慢慢的研究和探索中獲得最后的真相和知識,這樣探索的過程學生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得到提高。
6.提問要以啟發學生思維為目的
提問的目的之一是引起學生的注意,但是更加重要的目的是引發學生關于課堂內容的思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思考。例如,在課堂中,教師的問題剛一提出,學生就能對答如流,甚至齊答出來,課堂里看上去熱熱鬧鬧,其實是流于形式,這是無效的提問。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是能夠引起學生思考的,需要學費一番腦筋的,提問的問題如果過于簡單,會讓學生厭煩,懶得思考,如果問題太難,超過學生的思考范圍,也會讓學生產生惰性情緒,無法達到提問的目的。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提出難易程度相當的問題,讓學生需要費一番腦子才能夠想出來的問題,并且還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因此,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時刻注意提問的目的,注重啟發思維。
總之,課堂提問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地考慮到課堂的環節與審問的角度、方式、內容及找哪些學生回答等。課前進行認真的準備,將問題恰如其分地融入課堂,課后及時反思思考提問達到的效果,這樣,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就能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梁平.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2] 徐良永.談生物課堂提問的技巧[J].生物學通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