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摘 要: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的主要元素之一,因此,培養幼兒較強的節奏感是每個音樂活動的首要基礎。德國卡爾·奧爾夫曾經提出節奏第一,音樂與動作結合的觀點創建了其獨特的音樂教育體系?,F就小班音樂教學做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小班幼兒;節奏訓練;節奏培養
一、培養幼兒聽的興趣,養成聽節奏的習慣
音樂是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能力與它們的聽覺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孩子剛入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也不大一樣。當教師彈琴時,有的孩子就圍在琴的周圍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孩子邊玩玩具邊聽;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認為與自己無關就接著去玩;有的孩子叫喊著、笑鬧著,好像根本沒有感到音樂的存在。根據幼兒發展水平,我決定從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帶著發現的耳朵去傾聽周圍能夠發出聲音的物體。在激發起幼兒的興趣后,進行簡單的聽音樂做做游戲的活動,培養幼兒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
1.尋找生活與節奏的結合點: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節奏,如自行車的“嘀鈴鈴”;門鈴的“丁冬”;下雨時的“沙沙沙”“嘩啦啦”“滴答滴答”等,為了從小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我就讓幼兒去發現在我們周圍的一些聲音,然后再用小手、小腳以及身體上其他部位表現出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發現幼兒的興趣非常高,他們都愿意去捕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聲音,久而久之幼兒的節奏感加強了。
2.進行專門的“聽鼓聲找朋友”的游戲?;顒娱_始前幼兒四散分布在教室的各個角落。按照由簡到難、不斷變換的原則進行。
(1)教師用手鼓敲擊× × × ×?佐 × × × ×固定不變的節奏音型,幼兒跟著鼓聲節奏走路;節奏加快,幼兒快步走,節奏放慢,幼兒慢步走。
(2)教師敲擊固定不變的節奏音型,幼兒跟著鼓聲節奏走路,當鼓聲停止時,幼兒做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的造型。
(3)教師敲擊固定不變的節奏音型,幼兒跟著鼓聲節奏走路,鼓聲停止時,教師發出指令:手碰手/腳碰腳/身體碰身體等。幼兒可以自己兩只手相碰,也可以碰一碰好朋友的手等。
(4)教師敲擊固定不變的節奏音型,幼兒跟著鼓聲節奏走路,鼓聲停止時幼兒控制站住,教師接著敲擊出大大的聲音、小小的聲音,讓幼兒聽聲音圍成大圈圈、小圈圈。
這樣的游戲幼兒不僅能感知到× × × ×?佐 × × × ×的節奏的存在,穩定幼兒對四分音符的感知。能根據這個節奏走路,并且幼兒會帶著極其濃厚的興趣期待著變化不同的鼓聲停止后的指令。在游戲中幼兒的聽辨能力、觀察能力、反應能力、控制能力等都得到了發展,并為專門的節奏訓練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專門的教學活動增強幼兒對連續四分音符的認識與表現
1.尋找語言與節奏的結合點:無論是音樂還是語言都是以一定的節奏組合和變化,表現作品的情緒情感,引發聽者的共鳴。
2.通過打招呼間接增強幼兒對連續四分音符的表現。早晨教師會跟幼兒時也可滲透連續四分音符,比如說,“小朋友們早上好(× × × × ?佐× × × ×)”“今天早晨吃什么(× × × ×?佐 × × × 0)”(以上練習可以配合拍手/拍腿/拍肩等)
3.通過動物叫聲增強幼兒對連續四分音符的表現。小狗喜歡吃骨頭,叫起來“汪汪汪”。教師出示骨頭的圖片,小朋友們做小狗,看到一個骨頭就“汪”一聲,教師一個接一個指著骨頭的圖片,小朋友看圖片“汪汪汪汪”叫!也可以換其他的動物進行游戲。
三、通過專門的教學活動增強幼兒對組合音型的認識與表現
1.在活動“小烏龜”中,教師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展開,有一只小烏龜,它要到游樂場去玩,在路中,它要翻過一座山,經過一片大森林,經過一個面包店才能到達目的地。小烏龜走得好累好累啊!讓我們為它加加油吧!“小烏龜、小烏龜、小烏龜(× × × ?佐× × × ?佐× × × ?佐)”
2.介紹自己的姓名:我叫× × ×我叫小× × ×等。
3.出示由×、 × ×組成的骨頭卡片,如:× × ×(汪汪汪);× × ×(汪汪汪),可視情況由易到難并更換動物圖片組織游戲。
四、四分休止符的認識與表現
1.出示四張骨頭的圖片,將其中任意一張骨頭的圖片反貼在黑板上(顯示空白面),看到這張空白圖片,小狗不叫,看到骨頭圖片,小狗就叫一聲。如: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等。視情況反貼圖片1~4張,讓幼兒感知到空出的一拍。
2.教學活動“馬兒”中,“馬兒來了○,馬兒來了○,馬兒會跑馬兒也會跳○,弟弟看見了,拍手哈哈笑○”在休止符處,幼兒可以用駕、喲等文字填缺休止符。教師念兒歌,幼兒在休止符處說駕(喲)。
五、二分休止符的認識與表現
1.音樂游戲“小毛驢”中,節奏是這樣的× × × ×?佐× × × ×?佐× × × ×?佐×-?佐,這里的二分音符可以用拍肩、打開或者拍手、手心朝上來表示,在幼兒熟悉之后可以讓幼兒自己創造二分音符的動作。
2.教師敲手鼓,帶領幼兒聽鼓聲走路。
通過一學年的努力,本班幼兒的節奏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孩子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當然也與幼兒平時多聽、多動腦是分不開的。無論是通過念童謠、唱歌,還是通過身體動作等方法來培養節奏感,只要我們老師做有心人,不只是靠幾節音樂課,而是注意在各項活動中尋找機會,利用可以利用的內容或形式適時地進行節奏訓練,趣味性地進行活動,培養幼兒全面的節奏感的發展。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