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涵
摘要:幼兒時期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家庭、幼兒園必須為幼兒的成長提供必要的條件,給予幼兒必須的保護、照顧和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師;關注;心理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69-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活動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因此,大多數幼兒園過多的關注幼兒安全、活動環境,而忽略了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相應的,幼兒教師也缺少對幼兒行為的心理分析和不良行為矯正的能力。那么,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就應該善于觀察,分析事件背后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下面,就小班一名轉學生的表現,談談我的一些體會、見解。
涵涵是最近才轉到我班的。清秀的短發、圓圓的小臉、大大的眼睛、櫻桃小嘴兒,笑起來露出兩個甜甜的小酒窩,可漂亮了。回憶相處的一個月,有驚嚇、有擔憂。
第一次交鋒,是一次繪本閱讀。當我們正在觀察繪本《我媽媽》封面上的衣服花紋時,涵涵"蹭"的一下,沖出了教室。保育老師趕緊追上去,問她"怎么了",她義憤填膺地說"你不喜歡我",老師很納悶。原來是坐在她旁邊的小雄,(2歲4個月),上課坐不住,老是起來走動,保育老師就挨著小雄坐,沒有挨著她坐。
第二次交鋒,是一次數學活動。老師發現涵涵偷偷在玩橡皮泥,告訴她"下課在玩"并給她收起來。可是過了幾分鐘,涵涵不知從那兒又摸出了一丁點橡皮泥來玩,同樣,老師再次給收了。結果,涵涵大哭大鬧。
第三次交鋒,是一次區域活動。活動前,老師講好聽音樂排隊取卡、進區插卡、區域常規。活動開始,涵涵執意要去已經滿員的巧手坊,并強行插卡。老師給涵涵講道理,她大哭大鬧,再一次沖出教室。
第四次交鋒,是晨接待。涵涵媽媽帶著小妹妹,來送涵涵來上學。我們微笑問好后,涵涵突然大聲哭喊"老師,媽媽不喜歡我",涵涵媽媽很生氣。原來,昨晚涵涵犯了錯誤被媽媽批評了。
涵涵是一個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新換了幼兒園、幼兒園老師,她很不適應。敏感的她,對媽媽的負面評價更加敏感,對老師的兩次建議表示不滿。她常處于消極的情緒狀態,情緒具有很大的沖動性和易變性,自我調節的能力較弱。她的心思細膩、會察言觀色,自尊心很強。當遇到不能接受的問題時,就暴跳如雷、大哭大鬧,甚至出走。針對涵涵的情況,我們開展了多次家訪、電訪、面對面交流,了解到很多不良因素。如怕涵涵不高興,爸爸不批評;媽媽對涵涵情緒化不耐煩,表示失望;原來幼兒園的老師一味夸獎和寵愛……
當今社會,二胎流行、老齡化嚴重,溺愛孩子的現象不計其數,像涵涵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那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肩負重任,如何關注每一名幼兒的心理健康,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是日常教育的重中之重。
1.用心用愛陪伴每一名幼兒
愛是每一名幼兒健康成長最基本的前提和需要。作為教師,我們要把自己的愛平等地給予每一名招人喜歡和不招人喜歡的幼兒,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護,真誠地面對自己和幼兒。努力調節自己的的心境,面帶笑容,接納幼兒的個體差異,平等地對待幼兒,讓幼兒充分感受老師的愛。如:晨間接待,與幼兒牽手、擁抱,讓他感受濃濃的愛;談話活動,與幼兒聊天,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等。
2.巧用行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的人熱情樂觀,積極主動,能堅定信念、不怕困難,努力實現目標。每一個班級都有個別幼兒膽小,不敢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這種消極心理,讓幼兒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造成這一原因的,往往是成人不正確的橫向比較,忽略了幼兒自身的優點和進步。作為教師,我們要言傳身教,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影響幼兒,用真誠的語言去安慰、鼓勵幼兒;要幫幼兒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目標,充分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自信心。
3.善用方法提升交往能力
小班是由家庭走向幼兒園集體的第一步。剛入園的幼兒對陌生的環境和人,往往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的心理,其表現為孤僻、膽小、不合群。作為專業的幼兒園教師,我們要為幼兒提供交往的環境和機會,以消除幼兒不安的心理。如:創設"家"一般感覺的好事環境,開展娃娃家、玩具城等區角游戲;開展故事教學活動,教給幼兒簡單地交往的語言;組織大帶小活動,讓幼兒在交往中學會商量、合作,體驗成功的快樂。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個體差異。針對霸道、嬌氣、支配欲特強的幼兒,我們要耐心教育、悉心引導,從而矯正其不良行為。
4.妙用繪本培養幼兒情緒管理能力
"一本好的繪本,不但能反映兒童的內心世界,就是成人讀來也會大獲益處"。而系統的情緒管理繪本,為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的支持,它促進了幼兒情緒能力的發展。通過繪本學習,幼兒明白了故事中蘊含各種知識、社會價值觀、生活規范;通過模仿學習,幼兒理解了故事中主人翁的行為方式和處理方法,并將繪本知識內化到自身行為中。從而增強了幼兒的自我調節能力,學會合理地疏泄消極情緒。
5.活用實踐鍛煉意志
最近,常聽家長抱怨:"孩子上小學后,堅持性、自制力比較低,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不好,自信心受挫"。這一現象說明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迫在眉睫。作為幼兒園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對幼兒意志的培養,在行動上找準切入點,多開展趣味性實踐活動。如:種植活動,通過澆水、整理,培養幼兒觀察力,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增強堅持性。另外,教師要和幼兒一起共同建立各類游戲規則,并運用規則幫助幼兒學會控制、調節游戲行為,從而提高自制力。
關注幼兒心理特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一線教師責無旁貸的工作。我們將本著"終身教育"、"以人為本"、"面向世界的科學的幼兒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為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2
[2] 陳幗眉.馮曉霞.龐麗娟:《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
[3] 劉婷.《情緒主題繪本促進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行動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