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杰
摘要:“師幼互動”是這幾年在幼兒教育中提出的一種教育觀念,特別是在《綱要》中更是處處體現出師幼互動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介紹"師幼互動"中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師幼互動;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76-01
正文:看完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視頻以后,我聯想到今年4月份參加的青年教師達標課上我組織的中班音樂表演游戲《氣球舞蹈》。組織這次活動之前,我一廂情愿的認為師幼互動環節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可是就在我自信滿滿的進行到游戲互動環節時,孩子們的表現完全出乎我的預料,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師幼互動"是這幾年在幼兒教育中提出的一種教育觀念,特別是在《綱要》中更是處處體現出師幼互動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
何謂師幼互動?
簡單地說,是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廣義上的師幼互動既包括發生在托兒所的教師與3歲前幼兒之間的互動,也包括發生在幼兒園的教師與3~6歲幼兒之間的互動。狹義上的師幼互動專指發生在幼兒園的師幼互動。
在青年教師達標課后的反思中,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對師幼互動的問題進行了總結,主要表現為:
1.幼兒的主體地位缺失
師幼互動中的權威壓制,教師更多地處于主動者的地位,控制著互動行為的發起和互動過程。教師對幼兒發起的互動經常表現為低敏感性反應,即面對幼兒拋過來的互動信號注意不到或沒有反應,甚至聽到不予理會。
在準備《氣球游戲》的時候,雖然教案中很多地方都讓幼兒自主探索氣球自由跳舞的樣子,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但是在實際上課的時候,有很多幼兒急于表現自己的探索,有趴在地上的、有轉圈的、有跳的,由于考慮到集體教學的紀律性,我沒等孩子完全表現完就匆匆結束了這一環節,很多孩子意猶未盡,在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時候還在說:"老師,老師,我還有一個很棒的想法。"可是此刻的我為了教案的預設順利進行卻忽略了這些聲音。
2.師幼互動內容和模式單一
教師在互動中的注意力或與幼兒互動的主要內容更多停留在對幼兒行為問題的處理和控制上,并且師幼的互動多在課堂上以提問的方式進行。
在老鷹來了這一環節中,師幼互動中,我扮演的是氣球媽媽,我保護著我的氣球寶寶,一名幼兒扮演老鷹,老鷹把氣球給抓走了,此時的沒等"小氣球"做出反應,先進行了干預,"剛才不是告訴過你了嗎?被老鷹抓到后變成癟氣球啊!"我的一句話把本來的師幼互動中,變成了直接處理和控制幼兒出現的問題了。還有活動中的"……好嗎?""……是嗎?""……對嗎?"等等各種問題的提出都使得師幼互動的模式變得很單一。
3.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缺乏教育機智
師幼互動中教師提問技巧差,不能抓住關鍵問題進行互動;互動往往被無關問題所干擾;教師的話語水平低,不會設計提問師幼互動中缺乏給幼兒提供理解的支點。
在整個中班音樂表演游戲《氣球跳舞》的過程中,在表演舞會角色選擇上,誰當老鷹,誰當氣球,誰當小鳥,幼兒發生了爭執,本來預設的氣球跳舞,應該是大部分幼兒會選擇當氣球,老鷹和小鳥只有2-3名幼兒即可,可是16個小朋友中幾乎所有的幼兒都選擇了老鷹,只剩下1個小朋友當氣球。這樣完全沒有達到預設的教育目標,"隨著音樂旋律,以肢體動作表現氣球的各種動態。"這個目標只有在第一個環節的探索中才體現了一點,沒有完全達到要求。我在角色表演之前,又跟幼兒講了一下規則,希望有幼兒主動放棄老鷹這一角色,加入到氣球的表演中來,可是沒有一個幼兒改變自己的想法,使我組織的集體活動和與幼兒的互動陷入消極與被動。
4.教師沒有意識到師幼互動對幼兒、教師、幼兒園的發展帶來的持續影響
對于師幼互動意義,首先,對幼兒來講,師幼互動的質量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難以估量的重要影響。其次,對教師來說,互動是師幼共同對話、共同合作、共同構建和共同成長的過程。最后,對幼兒園來說,師幼互動行為的教育過程中最為核心的要素,師幼互動的狀況是幼兒園教育效果和質量的反映,提高師幼水平與提高幼兒園質量有著極高的相關度。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應做出以下措施來改進我以后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具體包括:
4.1 徹底改變兒童觀和教師觀,樹立幼兒主體,教師指導的觀念。教師應當關注幼兒表現,走進幼兒世界,做孩子的朋友,細心觀察幼兒,捕捉教育契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從孩子的視角來提問、互動和交流,平等地傾聽與回應,對幼兒發出的互動信號拋接住自如,靈活回應。
教師應增強對自身行為的反省能力,能積極轉變角色意識,促進教師角色轉換,啟迪幼兒主動多向互動,重視師幼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深入、有效的參與師幼互動。
4.2 使師幼互動中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僅在集體教學活動過程中,分組教學,一日活動中都要采取師幼互動,互動的內容不僅包括對幼兒行為問題的處理和控制,而且應關注到幼兒的興趣、愛好,幼兒的年齡特征,幼兒自我發展的需求等多個方面。形式也不拘泥于提問問題。教師可以等幼兒自己探索,發現問題以后,尋找老師解答;老師用肢體和眼神給予關注和支持;教師與幼兒共同游戲,成為游戲的參與者等多種形式。
4.3 教師素養的提高。了解自己的情緒,控制消極情緒,積極移情,理解幼兒的情緒。教師語言的運用要準確機智,使提問變得有效,并且能得到幼兒積極的回應。重視體態語言,盡量蹲下身子去目光平視的姿態與兒童交流;請幼兒發言時注視著幼兒的眼睛用手掌作出邀請的姿態;鼓勵表揚幼兒時 "抱一抱、親一親"。
4.4 提高教師對師幼互動長遠影響的認識,轉變教師短淺的眼光。幼兒園和社會應重視師幼互動的長遠影響,幼教專家及研究人員應做好研究,提供相關的教育信息與培訓,使教師樹立長遠的發展的眼光。
讓師幼之間的互動成為聯系幼兒教師與幼兒的橋梁,不要讓"師幼互動"成為教師的"一廂情愿"。幼師是幼兒發現美的眼睛,讓所有的幼師攜手,通過有效的師幼互動,帶幼兒領略世界的變換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