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森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81-0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工作仍是任何一所學校的中心工作,而這一中心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學校的安全工作,特別是學生的生命安全。社會的急劇轉型,引發了種種社會問題,加上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寄予過多的期望,這些都無疑給學校的安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教育部到基層學校,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視也是前所未有的。安全文件頻發,安全檢查從未停過,但安全事故仍未消減。如此嚴峻形勢下,我們應如何來提高學校安全工作的實效?本文試著從我校安全管理獎懲細則這一制度的形成和落實,來談談如何促成學校安全工作常態化發展。
1.細則研究的背景
1.1 社會家庭背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西部的許多外來工來到東南沿海地區打工謀生存,這在晉江已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忙于生活奔波的外來務工家長者,或因時間緊張或因教育理論不足,往往缺失對學生的監管與教育,這些都為學校學生的安全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有些學生的行為和心理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加上社會多變的誘惑,往往容易導致他們誤入歧途。同時,當今高度發達的通訊設備,使學生在享受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使之成為學生之間矛盾的導火線,并引發校園群架群傷現象的產生。教育部門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視和對安全問題的追責,成為我們重視校園安全工作的一根高壓線,已不容許我們出現任何一絲的差錯或失職。這些嚴峻的形勢,成為我們研究安全細則的一大重要背景。
1.2 學校教師背景。作為學校,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按照學校"一崗雙責"的原則,教師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負有安全管理工作的職責。而部分存有僥幸心理的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為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在這之前,我校雖制定了一些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卻沒有一個具體的量化考核細則,最終導致大家同享"大鍋飯",期末領到的安全獎金也是相同的,造成了教師對安全工作的消極應對。同時,個別教師缺少對相關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有時還會出現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這些都成為我們研究管理工作獎懲細則,提高教師思想認識的又一重要背景。
1.3 學生背景。處于中學時期的學生,大多還是未成年人,他們的思想和心理都還很不成熟而有時又很沖動,意識不到有些問題的危險性。對于他們安全意識的缺失,需要我們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去充實。在這種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年齡,更是需要我們教師耐心地去引導和呵護。他們充沛的精力,更是要求我們教師時刻去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個別學生的翹課或曠課,課間休息時間的你追我趕,攜帶刀具進校園,同學之間的矛盾斗爭、敲詐勒索,甚至由此引發的打架等問題的產生,表明我們要以制度的完善去提高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緩!
2.細則的產生過程
2.1 保衛處制定初稿。基于以上背景,學校保衛處開始著手撰寫學校安全管理獎懲細則的初稿。初稿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的內容:
首先,先確定考核的對象。結合我校實際,保衛處認為應喚醒全體教職員工的安全意識,共同關注學校學生的安全工作,這是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點。因此,我們把細則的考核對象確定為全校教職員工。對于全體教職員工,又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校領導中層年段長班主任教師,他們在學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負有重要的職責。另一類是科任教師,他們與學生有著直接的接觸,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教師。第三類是后勤人員,盡管他們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少,但他們有時對學生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安全教育作用。
其次,確定考核的內容,這是細則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據以上三類教師的劃分,產生與之相對應的獎懲內容。年段長班主任負有對班級學生的全面安全管理工作:開展對學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做好學生的請假離校管理工作,關注學生的心理思想變化并及時與家長進行聯系,對學生進行矛盾糾紛的排查和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的排查,關注學生的課間和課外活動等內容。科任教師的管理工作有:課前的點名,課堂的安全管理,包括處理課堂突發情況,日常的安全工作的值班,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學生進行矛盾糾紛的排查和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的排查,參加日常要求的安全教育活動。后勤人員,如生管人員、各功能室教師、衛生室人員、保安員、保潔員等,也必須做好相應的崗位安全管理工作。
最后,形成整個細則的初稿。整個細則要體現出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各相關處室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部分,這也應是細則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還對責任的大小做了進一步的明確:學校能處理的,更多的是一般的安全事故,而如果發生較大的或重大的安全事故,學校則應配合上級有關部門的調查。既然是獎懲細則,有懲也要有獎,細則中還增加了獎勵的項目。同時,為了更好地進行量化考核,細則采用了分數制,納入到教師的個人年度考評總分中,并與期末的各項評優評先、安全獎金相掛鉤。以上這些,都是細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征求全體教師的意見。初稿產生后,我們將初稿分發到每位教師手中,征求全體教師的意見,并明確告知全體教師:本細則最終會提請教代會通過,成為學校的一個重要規章制度。由于牽涉到教師的利益,所以全體教師都很積極地對細則中的每一條內容進行討論,并提出操作性較強的建議提案,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最為重要的是,整個討論初稿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對細則初稿的學習分析的過程,全體教師也做到了對細則有一個大概的掌握。
2.3 學校教師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由于前期的討論,部分教師就細則中的些許問題形成提案。有教師提議,應根據每位教師負有的安全責任的大小不同,確定不同的分數。也有教師提議,對于細則中個別內容的分值應做出變動,并給出了變動的理由。最終,細則經過了修改,提請教代會,一致表決通過。
3.細則的落實效果
細則實施以來,盡管仍有個別教師因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依據細則被扣分外,大部分的教師改變了以往的消極被動的局面,更加積極主動地對待安全管理工作,表現在日常的安全教育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安全隱患的排查等方面。教師的安全意識得到了提升,凡事多留了個心眼,第一時間想到了安全問題。學校安全獎罰細則就像是一把掛在教師頭頂上的寶劍一樣,時刻提醒督促著他們做好各自的安全工作,久而久之,細則已慢慢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安全管理工作少了些人為的因素,更多地依靠制度來管人管事,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常態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