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zhèn)初級中學
讓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zhèn)初級中學冒海鋼
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課堂鼓勵師生的互動,倡導師生碰撞思想、交流情感,呼喚教師的啟之于學、動之于情、知之于樂,力求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求、學有所創(chuàng)。
思想品德 啟之以學 動之以情 知之于樂
思想品德課堂是提升學生思想品德的“主戰(zhàn)場”,初中學生是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fā)達的希望所在,要讓思想品德課堂更好地發(fā)揮“育人”作用,就必須教師更新現(xiàn)代育人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初中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fā)展,使思想品德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初中學生對事物常常充滿好奇。教師應緊緊抓住初中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合理運用符合教育要求與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好奇的,學生感興趣又特別關心的實用的事實材料,引導學生聯(lián)系社會熱點、社會現(xiàn)象,緊扣思想品德教材(文本)的相關知識點展開討論探究。這樣,教師相知于所教的對象,啟之于所學,學生則求教于師,教師與學生兩者相依相融,以達到近乎完美的教學效果。
比如,執(zhí)教蘇教版教材《社會主義經濟》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緊密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與計劃經濟體制對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與弊端,以及實施市場經濟體制發(fā)揮的正面效應與負面效應等方面展開討論探究,學生們各抒己見,從不同的維度、不同的角度展開探究,學生們思想碰撞,通過探究了解到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歷程,明確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懂得了市場經濟的優(yōu)越性以及負面效應。在教師的啟發(fā)、點撥、引領下,學生們輕松愉悅地接受了“陌生”的知識,又直面現(xiàn)實,貼近生活,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諸如此類的教師的“啟之以學”,學生的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真正由“被動學”變成了“主動學”,學生“學”得更活、更實在,學生的心情會更舒暢,思維會更開闊、更活躍。
思想品德課堂的“動之以情”強調的是教師應尊重初中學生的文化尺度與思維發(fā)展的差異性,因人而異地對初中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以情感化初中學生,以激發(fā)起初中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切忌讓初中學生一味地盲從、一味地全盤接受他人的觀點,特別是對初中學生的獨特見解,即便是有待商榷的觀點也絕不可橫加指責,甚至批評、責罵,以傷其情感,堵塞其思路,挫傷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思想品德課堂應是一種開放式的課堂,對同一種現(xiàn)象或同一個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角去審視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詮釋,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絕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合適與不適合。此外,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或知識點的理解也很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干擾,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也絕非一日之功,教師應作好“舵手”,將學生巧妙地合理地恰當?shù)匾蛑R的“彼岸”。
思想品德課堂的“動之以情”,呼喚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展開真誠的、真情的對話互動,當然這樣的對話互動包含著師生間的對話、生生間的對話,同樣包含著生本(教材)間的對話,這種對話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信息交流,以實現(xiàn)相互的溝通、相互的補充、相互的影響,從而達成共識、共享與共進。在這種對話互動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智慧得到彰顯,師生的生命在對話中綻放出迷人的魅力。在這種對話互動中師生對同一社會現(xiàn)象或同一知識點進行著自由、自主、自信的探討,碰撞思想,啟迪心智,融合情感,迸發(fā)智慧的光芒,充滿著生命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思想課堂“動之以情”的前提是需要教師的精心預設,既要預設教材(文本),更要預設學生,既要因材(教材)而異,又要因人(學生)而異,在教師精心預設的前提下更應注重品德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既要注重課堂用語的準確、溝通表達的技巧,又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力求讓共性與個性達到完美結合,讓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益達到“最大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之于樂”的前提是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大膽采用現(xiàn)代的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式。思想品德課堂上可以運用講時政、講故事,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策略,可以運用新課程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興趣。當然,針對思想品德課程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小組辯論的形式去處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探求問題的最佳答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分辨事物的能力,以啟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
思想品德課堂的“知之于樂”的“落腳點”是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初中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貼近當下的社會生活。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內容應盡可能的選擇初中學生熟悉的、關心的、感興趣的,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以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思想品德課堂鼓勵教師著力關注初中學生的生活體驗與認知發(fā)展水平,著力溝通初中學生原有知識與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善于探尋生活與所學內容間的“鏈接點”,著力構建思想品德課程的良好學習情境氛圍,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氛圍中真正感受、體驗、理解到思想品德學習內容源于生活,從而“樂”于其中。
總之,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課堂鼓勵師生的互動,倡導師生碰撞思想、交流情感,呼喚教師的啟之于學、動之于情、知之于樂,力求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求、學有所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