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浩
掌控心情晴雨表
華 浩
班主任;心育能力;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攻“心”的藝術,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作為班主任,能否科學、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尤為重要,班主任的心育素養對教育工作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會課上班主任心育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調查發現真問題。這節課前,班主任通過調查,發現了學生的真問題:對學習、對同伴、對老師、對家長時而親近時而冷淡,特別是在交往、學習中一旦遇到困難,經常唉聲嘆氣,學生間的惡作劇、爭吵和斗毆頻發,可是中年級學生因為自我意識的增強,不愿意輕易向他人袒露自己的內心。班主任初步判斷學生的異常行為和情緒不全是品德問題,而可能是一個心理問題,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來處理。
2.活動觸動真感情。擁有心育素養的班主任在設計班會課時,一切從“真”出發。情景劇表演的是學生的真生活,學生容易引發共鳴,觸發感動。班主任運用心理輔導中同感、移情等方式交流劇中人物的情況,產生共情,使學生樂于分享自己的真實體驗,踴躍表達。而音樂渲染班級的積極氣氛,點亮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充滿陽光,同時暗示學生唱歌也是疏解情緒的方式之一,學生意識到成功調節情緒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方法共同作用。
3.對話引發真感悟。在這次心育主題班會中,班主任有意識地讓學生和集體對話,通過傾訴,讓集體成為部分學生的“心理咨詢師”,學生在與同伴、集體、教師、音樂、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創生情境對話,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平臺。這節課上,班主任進行了適當的引導,通過“講一講”“演一演”等動靜結合的形式,使課堂意韻深遠。
班主任要轉變理念、轉換角色,要把學生放到與自己同等的位置,使自己成為一個引導者和傾聽者。特別是在游戲環節、學生體驗和討論時,不要因為課堂秩序混亂,陷入一個人“說教”的模式,導致冷場,使學生不愿、也不敢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教師可以在課前和學生約定一個和“秩序”相關的手勢,并告訴學生“你就是他人的環境”,培養學生安靜聆聽、尊重他人的意識。在氛圍輕松的討論環節,班主任的思路要清晰,對學生出現的跑題、“突發奇想”和“奇思妙想”要善于引導。
當然,培養班主任的心育能力,首先要提升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幸福成長了,洋溢在他們臉上的微笑、播撒在他們心中的陽光才能傳遞給學生;其次,班主任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訓,通過集體培訓學習心理學知識和心理訓練方法,研究溝通技巧,更好地掌握心理咨詢知識和輔導方法;另外,要注重名師效應,班主任應拜心理教師為師,加強班級心育工作的交流和專業引領,多層次、多角度地提升班主任的“心育”素養。
G6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63-0051-01
華浩,南京市芳草園小學(南京,210000)鳳凰校區教師,二級教師,南京市鼓樓區優秀班主任、優秀中隊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