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燕
對班主任家校共育素養的思考
吳 燕
家校共育;親子互動;班主任
班主任核心素養的內涵是豐富的,而家校共育素養作為班主任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為所有班主任重視。作為班主任,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養,才能保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見微知著,抓住契機。班主任應從學生的表情、言語、動作等探幽索微,洞察學生的內心奧秘,抓住教育契機,設計貼近班級和學生興趣的主題班會課。某天,我發現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很大變化,探究其因,學生說她媽媽有了弟弟后不管她了,而我跟其媽媽溝通后,媽媽卻說她變得一點都不懂事,和弟弟搶玩具,還頂嘴。國家頒布“二孩”政策近2年了,每個班級都有不少二胎寶寶出生的家庭。二胎寶寶的到來,對家長來說是一場挑戰,對大寶來說又何嘗不是一場心理上的挑戰?通過交流,很多家長也想探求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他們也急切需要老師的幫助。了解了這些信息后,我就精心設計了這節班會課,課堂上安排了這個孩子和家長發言,親子互動環節特意請家長談談自己的感受,現場對孩子進行疏導,讓孩子理解媽媽,讓媽媽也不要因為“二寶”忽略了大寶,嘗試清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利用平臺,家校合心。此次班會我利用現有的家校平臺,讓家長們主動參與到班會的策劃中。班會課前,我通過QQ群、微信群發放“告家長書”,請家長參與討論、交流,廣泛聽取他們的建議。來自各行各業的家長們紛紛建言獻策,有一位家長還熱心地為此次班會設計了調查表,然后發放到QQ群中,并耐心指導獨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中的家長和孩子分別完成自己的調查表,我也因此獲得班會課所需要的豐富的素材。這節班會課通過情景模擬、親子互動等環節,引導學生學會包容、感恩,引導家長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間的關系,實現共同成長。教師開放課堂,家長走進課堂,“家校共育”是基于一種共同的責任,源于同一顆愛孩子的心。
3.總結交流,共同成長。班會課結束了,結合班會課前的調查資料,我和家長們一起關注班會課后學生們的狀態。學生們當天晚上回去寫了日記,家長們在QQ、微信平臺上留言,感慨萬千。從學生們的日記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內心受到了觸動,從家長的留言中更能體會到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班會課雖然結束了,家校共育的話題還沒有結束。如何正確、有效地指導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學生、多學習理論;而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看到周圍的同學都有兄弟姐妹,心理上也許會有一種壓力,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這就需要班主任走進學生的內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養,繼續尋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G45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63-0064-01
吳燕,江蘇省句容市華陽中心小學(江蘇句容,212400)德育副主任,一級教師,鎮江市優秀輔導員,句容市優秀輔導員,句容市德育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