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郯城縣高峰頭鎮中心小學 徐 靜
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山東省郯城縣高峰頭鎮中心小學 徐 靜
葉圣陶曾經說過:“作文是各科學習成績,各項課外活動的經驗以及平時思想品德的綜合表現。”同時作文不僅是語文重要的關鍵組成部分,作文與其他學科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所以學好作文有助于提高各科成績的關鍵。在日常生活中,作文是重要的表達方式和交流渠道,學好作文能夠鍛煉人的表達能力和技巧,同時學好作文還有助于未來就業與成功。所以,學好作文極其重要。而現實生活中,作文在教學中問題百出,寫作不僅幾乎使很多學生聽來就皺眉頭,還是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大難題,所以本文將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對的解決策略。
小學時期 教學問題 解決策略
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天真爛漫,平時生活范圍只限于著家與學校,大人把他們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機怕摔了,所以,反而使孩子們缺乏實踐的能力,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從而寫出的作文自然內容單一,缺乏素材,思想空洞。而且老師們為了提高學生們的作文成績,往往把孩子們關在教室里苦思冥想,強制要求同學們完成任務而缺乏對學生們的關心與思想教育。往往造成了學生們的編、湊、仿、抄,只是為了盡快完成任務,這不僅會造成學生們寫作水平沒有提高還會引起他們的厭倦之情,因為他們并沒有從中獲得任何樂趣與知識。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應增加他們的生活經歷,培養他們的寫作水平,老師家長應多與學生一起體驗生活,幫助學生體驗更豐富的課外生活,探索大自然,還可以經常組織課外活動和競賽活動,例如,查字典比賽,詞語接龍,古詩詞等競賽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收集素材,還可以提高他們對生活熱愛和學習語文、寫作文的熱情。同時,老師要鍛煉學生們的寫作能力。而不僅僅是安排一個題目就逼著學生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要注意方法與教授技巧,可以解釋題目意思,展開題目討論,引導學生們回憶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并加以運用于作文上。
學生們的寫作水平低且沒有進步,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老師這一方面的問題。很多老師為了符合評分標準,單方面為了學生能夠得到高分,給學生設定了標準的形式,使學生們產生了惰性,使本來活力無限的小學生,由于缺少生活之水的灌溉,寫出的文章蒼白無力,毫無意義,寫出的僅僅是一篇“合格”的文章。這不僅會使小學生們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還會挫敗學生們寫作文的積極性與對生活的熱情,葉圣陶曾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章。”所以教師們應該讓學生把生活寫到作文里,把他們想表達的感情,思想滲透到作文里。而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幫學生們把生活,情感,思想表達地更加生動,精彩。這就要求教師要鼓勵孩子們走出教室,多體驗生活,善于觀察和發現并記錄生活。在課堂上布置良好的環境,鼓勵同學們自己動手,栽花養樹,喂養小東物,記錄與它們的點點滴滴。同時帶動同學們參與志愿者活動,組織學生們進行公益活動。如植樹,拜訪老人,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養。
而現在的學生往往在沒課的時候就被各種補習班所現占有,沒有時間體驗生活,進行課外閱讀,更沒有閱讀的習慣。有些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往往受到外來不良文化地侵蝕,使其沉迷于小說詞匯缺乏,文化素養不夠高,往往為了湊字數,胡編亂造,濫用詞語,文章口語化。針對這些問題,不僅要求老師要對學生耐心教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老師還要教授正確的寫作技巧,鼓勵同學們善于觀察生活,積累作文素材。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訓練向同學們推薦好的書籍和文章,要求同學們進行大量課外閱讀,積累知識,開拓視野,可在教室建造一個“讀書角”利用班費或者叫同學們自帶書籍收放于“讀書角”共同分享學習資源,同時在課內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按時檢查學生們的讀書筆記,摘抄與讀書心得,進行仿寫,利用時間多讀多記,鼓勵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并在課堂上及時表揚并鼓勵學生持之以恒。老師還可以在講課時,遇到優秀的文章。可以詳細講解文章的寫作手法或者運用的表現手法等,加深同學們的記憶。同時教師在上課時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再現光、色、像等圖片,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力與興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再創造能力,增加他們對寫作知識和寫作材料的記憶力。從而使他們的寫作不再蒼白無味,語句口語化。
綜上所述,小學生寫作文出現內容單調,缺乏素材,寫作文注重框框架架,內容缺乏感情、生命力和創造力,語句過于口語化,缺乏影響力。這不僅是因為學生年紀尚小,缺乏實踐,更是老師的強制性要求,提出框架,讓學生們寫“合格”作文,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引導孩子們進行實踐,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授在課堂上教授有效寫作技巧。利用多媒體上課,加深學生記憶,課后鼓勵學生們進行大量閱讀,增加詞匯量以及增長知識,提高小學生們的寫作水平。
【1】劉貴平.淺談作文的重要性【J】.學周刊:C.2011(6)
【2】林明康.初中作文教學之淺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