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qū)教師研修中心 李萬峰
加強口語交際教學 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北京市通州區(qū)教師研修中心 李萬峰
口語交際具有思維的及時性、時間的突發(fā)性、情境的特定性和能力的綜合性等特點。這些獨特性使之與閱讀和寫作有很大的不同?,F實中,通過多年的學習,很多學生的書面表達水平明顯提高,但說的能力卻止步不前。而未來人才的三個能力標準之一就是“善于交流和溝通”(另外兩個:評判思維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顯然,這對于我們的學生成長是不利的,也與當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極不相符。造成如此現狀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具體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能對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進行及時評價,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我們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各位同學好!我叫謝石。謝謝的“謝”,石頭的“石”,別以為我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喲。本人個性很強,做什么事都很執(zhí)著,像塊頑石。
以上這段話是自我介紹。開學了,新學校,新面孔,全新的中學生活在你面前拉開了帷幕,接觸新同學、新老師,參加新活動、新社團,全離不開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的目的,就是讓對方了解自己,給對方留下良好的、深刻的印象。自我介紹是人際交往的第一張有聲的名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臺灣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凌峰在1990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是這樣自我介紹的: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一樣,雖然我們都得過“金鐘獎”和“最佳男歌星”稱號,但是,我是以長得難看而出名的。兩年多來,我們大江南北走了一趟——拍攝《八千里路云和月》,所到之處,觀眾給我們很多的支持,尤其是男觀眾對我的印象特別好。因為他們認為本人長得很中國。中國五千年的滄桑和苦難都寫在我的臉上。一般來說,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觀眾對我的長相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她們認為我人比黃花瘦,臉比煤球黑。但是,我要特別聲明:這不是我的錯,實在是家父母的錯誤,當初沒經過我的同意就把我生成這個樣子……這一段自我介紹非常精彩!可以說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現場的觀眾笑聲不斷,掌聲熱烈。
如果我們的學生,在不同的場合,都能來上這樣一段自我介紹,我想我們一定會為之驕傲的!
但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有多少老師肯花時間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扎扎實實地練習過??峙轮皇侵v講做好自我介紹至少應該包含三個要素。因為,我們總覺得好多課文要講,時間真的不夠!
其實,延伸一下,完全可以轉化為讀寫結合的語文活動,什么都不耽誤。
(一)打破邊界 要素重組
“打破邊界,要素重組”就是過去行之有效地教學方式繼續(xù)堅持,并適當組合;同時和現代教育技術相融合。
比如,小學課本中有“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的口語交際課,有的教師就把一只真實的小動物呈現于學生面前。當學生看到時,個個眼前都會一亮,情緒高漲,此口語交際課就會上得很成功。再比如,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文學作品,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老師就讓他們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使學生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還有,利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從學科的特點來講,閱讀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我們來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執(zhí)教《萬里長城》的片段:
師:請深入到字里行間,一個字一個詞地讀,哪些地方使你對長城油然而生敬意就畫下來。
生:“長城氣魄雄偉。它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從東頭的鴨綠江邊到西頭的嘉峪關,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長6500多米。”實在是太壯觀了!
師:說到了巨龍,那我問你們,咱們的長城跟巨龍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
生:長城蜿蜒曲折,遠遠望去,形狀像一條馬上就要騰飛的巨龍。
生:長城跟巨龍一樣威武,有氣勢。
生:長城和巨龍都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巨龍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而長城卻是真實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和生命修筑成的。
生:“堅強、剛毅、莊重”是用來形容人的,課文中為什么用來形容長城呢?
師:你想啊,作者用它們來形容長城,在作者的心目中,長城是什么呢?
生:在作者的心目中,長城是一個人,一個中國人。
生:長城是一個經歷了無數戰(zhàn)火的洗禮,永不低頭,永不流淚的“中國人”。
生:長城用巨龍一樣的身子阻擋外敵的侵略,是一位傷痕累累,卻非常堅強的“中國人”。
生:我覺得長城像我們的母親,用巨龍一樣的身子把我們摟在懷里保護著我們。
王老師很好地處理了閱讀教學與口語交際之間的關系。先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透過語言文字想象萬里長城的形象,再將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盡情表達出來,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萬里長城巨龍一般的外在形象,還感悟到了它那昂揚不屈的內在神韻。所以說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訓練是相輔相成的,“比翼雙飛”的。閱讀教學中的釋疑和評價環(huán)節(jié)也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很好地地方。在釋疑的過程中師生會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常會出現贊同、反對、欣賞、批判等鮮明的觀點,并用充分的理由說服對方。期間,師生會以明朗的態(tài)度給予一定的評價。在這樣一個對話過程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會得到提高。
作文語言表達與口語交際語言表達是有許多相通之處的,如果作文以口語交際為前提,先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學生思維活躍,說話的積極性高了。然后再把所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也減少學生對寫話的恐懼感,作文也成功了。續(xù)寫課文故事,寫讀后感等,其實都離不口語交際訓練。作文修改環(huán)節(jié)也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途徑之一。
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既可以獨立應用,也可以組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方式已經開始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數字學校,數字課堂應運而生,語音對話近在咫尺,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也有了新的媒介。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會使環(huán)境更加輕松,利于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評價手段也會更加豐富和及時,在虛擬環(huán)境下,學生也更易于接受這種真實的評價。 當然,從虛擬走向現實是必然,只是時間先后的問題而已。
(二)貼近生活,構建和諧
教師要把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學生生活的全過程,為他們開辟全新的口語交際通道。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貢獻,也是我們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1.學校生活
隨著國家三級課程建設的推進,校本課程越來越多,社團活動越來越豐富,有的專家甚至說: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課程。我們不對課程的定義進行研討,但我們可以借助這些“課程”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各種比賽、游戲活動之后,學生最能輕松地傾吐自己在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2.家庭生活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學生說話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 一方面,老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自由地說來。學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親人交談的,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這是語言訓練的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告訴家長應當善于傾聽,及時給與恰當的評價。在適當的時機,家長應鼓勵孩子招待客人,提供更多孩子口語交際的機會。二是設計一些口語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低年級的,如布置家庭作業(yè)“打電話”讓孩子和媽媽“打”電話,爸爸做評委;高年級的,可以舉辦家庭辯論會。孩子是家庭的粘合劑,這些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也會為家庭帶來歡樂。
3.社會生活
陶行知先生說:“整個社會的活動都是我們的教育范圍?!鄙鐣菍嵤翱谡Z訓練”的無邊課堂。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各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如組織參觀、訪問、調查、聯歡等活動。加強學生與社會的交往,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活動中可以錄下對話的場景,回到課堂中大家在一起賞評。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的評價,應按照不同學段的要求,綜合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情意態(tài)度和表達能力。”研究表明: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害怕當眾講話的心理越來越嚴重。 到了中學階段,他們開始更多地關心自己并對自己的語言和行為進行評價,自尊心也逐漸加強,對任何評價都很敏感。所以,能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樂于參加,樂于自評互評就很關鍵。這就要求我們的評價要注意心理,講究方法。
首先,要引起重視。針對學生普遍存在說話“不用練”“沒有用”的思想,可以讓學生對著錄音機或錄像機即興說兩分鐘的話,然后播放讓他自己統(tǒng)計一下里面有多少口頭禪、重復的話、顛三倒四的話、詞不達意的話等等。實踐證明,這種反饋對學生觸動很大,知道自己說話的不足,就能引起他們高度的重視。之后,如果再能放一些名家的演講,就能更加激發(fā)起他們努力學習的興趣。其次,要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有的老師向學生提出“五允許”的政策就很好:第一,允許說錯。第二,允許補充。第三,允許修正。第四,允許質疑。第五,允許保留。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放心的說,不用怕說錯出丑。再者,評價的最終目標要走向自我完善。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自我修訂的標準,例如告訴學生除了評價“內容”外,還可以從語音、語量、語調、語速、語境、語態(tài)等方面進行“校正”。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提升他們練習的自覺性。
綜上所述,只要創(chuàng)設好具體的情景并能及時恰當給予評價,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觸發(fā)學生的靈感,他們就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他們的人生也會越“說”越精彩。真正實現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1】鐘惠芬.尋找語文教學的“平衡點”.小學教學設計,2005(10)
【2】戴寶云.新課程小學語文實用教學90法.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3)
【3】張銳 朱家玨.說話訓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