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汾湖高級中學 王煜芳
閑敲棋子落燈花
——等待,讓語文課堂綻放光彩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汾湖高級中學 王煜芳
新課標指導下的語文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因此作為教師,要大膽放手,將課堂活動的權利交給學生,同時,還要注重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會等待,讓學生有時間去交流和討論、思考和探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走進文本深處獲得自己的個性化體驗,最終享受語文閱讀的樂趣。
高中語文 學會等待 思考交流 高效閱讀
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地進行,人們的教學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現在的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成為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天地、主動思考的平臺。這樣的課堂更利于學生思維的開放,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深刻體驗。學生需要時間思考、交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學會等待,要為學生創造機會和預留時間,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做主的天地,讓學生在深度解讀文本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成就語文課堂的精彩。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合作探究,這就要求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解讀文本內容。雖然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由于文本本身的難度,或者教師的提問有一定的深度,學生難免在交流的過程中存在困難,不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時教師就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耐心等待才能讓學生有出色的表現。例如,在教學《祝福》這篇課文時,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進行文本解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1.在這篇課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個怎樣的人?2.文本中是怎樣刻畫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3.關于祥林嫂的死,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還是自然死亡?在問題提出來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們基本解決了前兩個問題,但可能由于第三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有的小組沒有形成自己的答案。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沒有催促學生,也沒有指責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再次討論。看見學生的情緒不高,于是教師這樣說:“同學們,關于祥林嫂死亡原因的問題,看來我們解決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能與我們對相關的背景了解不多有關。那么,老師給大家足夠的時間去整理相關的材料,希望大家在結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解讀之后,形成一份相關的報告,向我們展示你的研究成果。”這樣,學生們在課下的時間里積極搜集資料,幫助自己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最后在此基礎上得出“是封建禮教逼死了祥林嫂”這樣的結論。這個教學事例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當學生的交流出現困難的時候,教師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不認真思考,也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教師要學會耐心等待,這樣才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自主探究,獲得自己理想中的答案。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一樣,生活經驗也不同,所以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爭議,而在學生出現爭議的時候,教師正確的做法是靜心等待,讓學生自己交流見解和觀點,促進學生再次深入思考,讓學生們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自己醒悟過來。這樣,他們對于所學的知識印象就會更加深刻。例如《漁父》這篇課文,在教師引導學生對于文本的主旨進行深入體會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于漁父以及屈原的不同看法產生了分歧,大家爭執不下。綜合大家的意見,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認為漁父規勸屈原明哲保身是正確的。因為人就要首先保護自己,如果連性命都沒有了,那么還談什么理想呢?而且,選擇隨波逐流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保全性命還可以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愿望。還有一種看法是支持屈原的,認為人就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寧死不屈才是氣節的真正體現,茍且偷生的人生是屈辱的。面對學生的爭執,教師并沒有急于介入,而是鼓勵學生大膽辯論,在爭議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內容的了解越來越清晰,在大家的討論下最后認識到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潔品格。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解讀文本往往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在學生爭議的地方教師不要著急介入,而是要學會靜心等待,讓學生在爭辯的過程中思維不斷碰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入思考,這樣會讓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們的“靈光一現”,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有教師的精心預設,更有出人意料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及時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展示自我,讓學生在教師的激情等待中綻放光彩。例如在教學《羅密歐與朱麗葉》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抓住羅密歐與朱麗葉之間的愛情悲劇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教師設計的問題是這樣的:“同學們,你們怎么看羅密歐和朱麗葉之間的愛情故事?”對于高中生來說,愛情這個話題是非常神秘的,也最容易激發學生的談話興趣,大家對文本故事暢所欲言。正在大家紛紛展示自我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卻這樣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外國的故事,我們中國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愛情故事呢?”聽見這位學生的提問,教師雖意識到這是拓展學生知識以及豐富學生體驗的有利時機,但教師沒有為學生補充,而是等待學生們的精彩發言。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學生們談到了我國最早的《關雎》,還有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另外還有我們的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的《紅樓夢》,讓整個課堂精彩不斷。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突然提問打斷了教師預設的教學設計,但是教師并沒有回避,而是抓住學生的動態生成進行引導,及時調整了教學的目標和方向。這樣的等待過程讓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加開闊,課堂教學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拓展了視野,深化了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清學生之間的差異化,每一個學生的素質不同,接受知識、理解問題的能力也不一樣。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都要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等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例如,在學習《雷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將預設教學目標的重點放在了對文本人物形象的把握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然后教師為學生播放了電影《雷雨》,并且鼓勵學生談一談觀看這部電影的感受,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感受,并進行深刻的體驗。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組成小組排演課本劇。在準備的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只有一個學生什么也不參與,了解之后才知道這個學生認為自己不可能演好角色。教師面對這種情況,并沒有催促,而是耐心等待學生站出來展示自己。這個學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不僅積極參與起來,而且還提出了很好的意見,這以后學生的自信心也樹立了起來。等待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等待,尤其是對于在學習中不自信的學生,教師更要學會等待他們的精彩表現,同時對這些學生的進步要及時予以肯定和贊揚。這樣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提升。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慢下來,學會等待,讓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解讀,獲得深刻體驗。學會等待,讓學生能夠更深入的思考,也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因“等待”而精彩。
【1】朱武蘭.問題與改進:閱讀教學中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基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片斷的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 2016(02)
【2】陳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3】楊麗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