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玲
以學生為主體的可視化教學實踐探索
——以“BEST”項目售后服務課程為例
吳小玲
可視化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校企合作“BEST”項目售后服務課程為例,就如何運用海報、張貼板進行可視化教學進行闡述,分析可視化教學的優勢,并就可視化教學的有效應用做進一步思考。
可視化教學;學生主體;“BEST”項目
我校與寶馬企業合作開展“BEST”項目,整個培訓嚴格按照企業培訓流程,所有課程內容均由一系列活動組成。其中可視化教學的引入,引領教師把教學關注點從“以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從“知識的傳遞”轉移到“能力的培養和素養的形成”,指導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從“被動接收”轉移到“主動參與”,從“孤軍作戰”轉向“團隊合作”,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增強,職業素養得以提升。
可視化教學就是利用可視性媒體展示教學內容,或盡可能將抽象內容可視化,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接收能力而進行的教學。在售后服務課程中,將信息可視化的工具主要是海報和張貼板。
(一)利用海報清晰準確布置任務
在售后服務課程中,不時會有小組討論、情景演練,學生完成這些任務需要進行多個步驟,需要關注多個細節。如果教師只是口頭布置,學生很容易忽略重要信息,也很難記住所有信息。利用海報布置任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些不利因素。
首先,利用海報呈現完備的信息。一次典型的任務布置,主要由標題、概述、步驟、時間四部分組成:標題,使用大號字體,明確活動所屬模塊;概述,簡述任務的主要內容;步驟,詳細說明完成任務所要進行的步驟,同時在關鍵字下用下劃線標注,列出每個步驟應注意的細節;時間,以分鐘為單位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長。學生清楚地知道任務是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多久能完成。其次,海報呈現貫穿于活動始終。整個活動由若干個子步驟組成,且每個步驟又包含各種細節要求,很少有人能記住所有內容。因此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海報可以始終呈現,當學生有所遺忘時,可以隨時查看,便于學生按步驟完成活動。
(二)利用張貼板展開討論
售后服務課程以服務顧問工作流程為主線,分為8個環節:客戶服務、預約安排、咨詢準備、服務咨詢、工單處理、賬單準備、結賬交車、客戶關懷。每個環節都需要學生情景模擬、仿真演練。此時,通過張貼板組織學生充分討論每個環節的要點,為演練做好鋪墊。
以討論“預約的好處”為例,對張貼板討論做如下安排:
步驟一,活動開題。教師從寶馬4S店積極推行預約這一實際工作要求說起,明確議題“預約有何好處”,并將主題寫在大云朵狀卡片上,貼于張貼板,吸引學生注意,便于深入討論。
步驟二,組內討論。學生結合見習經歷、閱讀材料、網絡資料等進行小組討論,組內成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由組長綜合組內意見,梳理關鍵信息,將關鍵詞寫在長方形卡片上。
步驟三,全班分享。各小組依次出場,由小組代表將卡片貼在張貼板上,并闡述本組意見。
步驟四,總結歸納。當所有小組的卡片貼于張貼板后,師生共同通過移動、分組、歸類、添加等方法,將卡片進行整理與系統化,得出結論。在“預約的好處”這一議題中,雖然學生討論的內容很多,但最終可以總結為對客戶、服務顧問、經銷商三方的好處。將討論的結果張貼于張貼板上,學生明確了做好預約的重要性,并為做好預約工作培養了積極的心態。
(一)充分利用信息通道,提高學習效果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在課程中利用海報、張貼板展示信息首先利用了人類學習最重要的信息接收通道——視覺系統,符合人類認知信息的規律,可最大程度地接收外界信息。同時在討論、歸納、總結、演練的過程中,調動了學生聽覺、觸覺等各種感觀,學生能迅速把握重點,進而將知識內化,提高學習效果。
(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一些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有時候是因為對教師布置的任務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時候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能力達不到。通過海報呈現任務要求,降低難度,使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張貼板組織學生討論,教師講解得少,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團隊合作、集體討論,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學習的機會,喚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全面訓練各種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售后服務課程中,每一個學生都將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學生需要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了表達能力;需要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訓練了傾聽能力;需要歸納關鍵詞,訓練了概括能力;需要小組完成任務,訓練了團隊合作能力。當學生當眾闡述觀點時,要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就需要從容上臺、穩定站立、語速恰當、手勢規范、姿態優雅、舉止專業。“潤物細無聲”,學生在可視化教學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綜合素養。
(一)注重細節,充分發揮可視化教學的作用
首先,可視化工具(包括海報和張貼板)要精心設計,造成視覺沖擊才能刺激學生視覺系統。如海報的書寫,通過字體大小、顏色差異來區別標題和步驟,用下劃線來突出重要內容。其次,可視化工具要正確使用,才能吸引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海報和張貼板的擺放位置、教師的站立位置都要科學,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看到信息。最后,要尊重每位學生、每組學生的勞動成果。在全班總結歸納時,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或不當的見解,教師不隨意扔掉任何一張卡片,可將這些卡片移動到張貼板主要內容之外或在卡片上標注問號。這樣,學生感受到被尊重,才會有參與討論、發表見解的意愿和積極性。
(二)采用恰當行為,教師發揮引領作用
可視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節制自身的行為,通過適當的提問和恰如其分的介紹,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教師需要做足準備工作,包括活動的設計、海報和張貼板的設計。另外,教師還需要發揮引領者的作用,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應巡視觀察,不時糾偏答疑。面對一些緊張、羞怯的學生,用眼神、語言多鼓勵,創設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廣泛參與。
(三)綜合使用教學媒體,將可視化教學進行到底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可視化教學可利用的媒體也越來越多,投影儀、交互式白板、平板電腦等已經出現在現代課堂中。通過這些現代化媒體,使海報、張貼板的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比如利用PPT就可以布置任務,而且傳遞的信息量更大。而張貼板的移動、歸類功能,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中的展臺功能或實物投影,達到同樣的效果。總之,各種教學媒體配合使用,才能揚長避短、相得益彰。
可視化教學不僅僅是教學媒體的使用,不僅僅停留在實際的操作層面,更多的是一種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性、合作型和探究式的開放化教學,培育動態生成的師生學習共同體,以此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G717
A
1005-6009(2017)28-0051-02
吳小玲,南京金陵中等專業學校(南京,210014)現代商貿系副主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