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火才
·專家點評·
讓教師自由發展
芮火才
教師發展;專業路徑;教育科研
教師是決定學校發展的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師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算過分。溧陽市實驗小學之所以有今天的辦學成果,與其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分不開的。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決定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人,只能自己改變自身,并以自身的改變來喚醒他人。”我每每回首實小教師的發展,總能想起雅斯貝爾斯的這句話。在實驗小學工作的每一位教師,都能通過自身的改變來影響他人。很多教師來自不同的學校,卻能快速地融入實小,實小有著令人著迷的、海洋般的包容精神。在這種包容精神的背后,我認為實驗小學在教師發展方面有其特質。
研究教師素質與學生發展的相關程度可以發現,能對學生一生產生影響的不是教師的學識而是教師的人格。教師的道德水平和人格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而且這種影響是持久和深遠的。
不管是追求功利化的教師發展目標,還是追求家長認可度高的目標,都必須以良好的師德表現作為基礎。造成當今的教師隊伍人格的缺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教師培養、考核、晉級等都是把道德素養作為軟目標、軟條件,把學歷、課堂教學水平、學生考試分數等作為硬條件,教師為了“生存”疲于奔命,職業道德建設只是作為一種點綴。二是社會處于轉型期,價值的一元化被價值的多元化所替代,教師處在道德選擇的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在所難免。而實驗小學一直把師德放在首位。這為教師的自由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前幾位教師撰寫的案例中不難發現,實驗小學針對不同時期的教師培養目標富有層次性,適合不同基礎的教師選擇恰當的師德發展目標。方法上突出了教師的主體地位,提供主體自我發展足夠的空間,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避免空洞的說教。措施上,從實際出發,不急功近利,從小事抓起,注重心理疏導,特別是在新教師的發展上,更是充分考慮了新教師的可接受性。
現在的大部分教師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表現為學生時代學的知識陳舊,知識面狹窄,思維方式單一。工作后又不注重知識的更新,觀念落后。有的教師幾年甚至是十幾年不看一本教育教學理論專著或文學名著,平時也不關注世界科技的發展變化,看電視主要是看韓劇,看媒體主要是看手機。這樣的教師要提高教育質量并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有生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教師的終身學習,重要的是建立一種保障機制,使教師的學習制度化、具備可選擇性。在現實中,實驗小學主要采用了學歷進修、脫產進修、定期輪訓等校本研修的模式。難能可貴的是,實驗小學根據教師的需求開列出學習的菜單,供教師選擇,并根據每個教師的具體情況由教師自己制定任務和目標。教師考核對學習情況單獨立項,晉級、評優適度傾斜。馬洪生老師的成長清晰地展示一個青年教師跨學科、跨崗位的發展經歷。這樣一個個體成長的經歷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教師發展氛圍影響的必然。
讓每一個教師成為特級教師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雖然實驗小學培養了十多位省特級教師,三位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的培養對象。但正是有讓每一位教師自己選擇方向,自由選擇路徑,才有了眾多特級教師成長的廣闊原野與沃土。
讓教師自由發展,學校并非不作為,氛圍的影響至關重要。教育教學工作十分復雜又非常辛苦,擺脫簡單操作帶來的枯燥乏味進而使其成為創造和充滿樂趣過程的最好的辦法是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研究。
首先是領導帶頭。領導只有帶頭搞科研才有真正的教育教學領導權和發言權,并由事務型領導向專家型領導發展。實驗小學近三十年來,一直由校長領銜主持省規劃辦課題甚至全國規劃辦課題,并以此課題引領學校的發展。
其次是從基礎抓起。實驗小學讓青年教師從專題研究起步,進而發展到課題研究;從單科課題研究入手,進而發展為綜合課題的研究。這種辦法看似老套,卻很實在。
再次是注重過程。教育科研中經常會碰到只開花不結果或結“假果”的現象。即空有一份計劃,而沒有按計劃去實施,當然也不會取得什么成效,課題研究自生自滅。或者是杜撰一個實驗報告,得出一個虛假的結果。這種課題研究不僅是無益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實驗小學在課題研究管理時,對課題實施過程中活動的開展、資料的積累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并定期進行檢查和不定期抽查。
最后是積極的激勵導向。為引導所有的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學校在教師年度考核中對教科研工作進行了傾斜,并建立了配套的激勵機制。例如,不參加校級以上課題研究的教師不得參與評優,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每學期發放一定金額的津貼,課題結題可獲得結題獎。
溧陽市實驗小學發展到今天,已有兩個校區,不管實驗小學的老師走到哪里,都帶著實小教師的特質,這種特質我理解為:師德規范強,家長認可度高,專業素養優。他們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他們的事業目標不會是同一個,但每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個,他們都在朝向自己認定的目標堅定地前行。
(作者系南京市玉樹路中學(籌)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G451
C
1005-6009(2017)30-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