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班級非正式群體
本刊與南京師范大學班主任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本期主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初級中學 羅京寧
主持人語
對于“班級非正式群體”,班主任們的態度不盡相同。有些班主任會稱其為“小群體”“小團體”或者“小團伙”,會擔心他們對班級造成負面影響;有些班主任則比較坦然,認為班級出現非正式群體是正常現象,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非正式群體,都需要予以關注和正確引導。
班級非正式群體具有積極和消極的二元性特征,有學者根據其性質劃分為積極型、中間型、消極型和破壞型。美國心理學家柯爾曼對美國西部十所中學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非正式群體的作用可以左右教學的效果,既有可能促進學習,又有可能阻礙學習。與班級教育的要求、與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和一致時,非正式群體是積極的、有益的,反之則是消極的、有害的,會干擾、阻礙甚至破壞課堂教學效果和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是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關注班級非正式群體,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潛能,善于分析和把握他們的思想、學習、身體和心理發展狀況,科學綜合地看待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淡化非正式群體的本位思想,引導其健康發展,發揮其積極作用,凝心聚力、共同建設優秀班集體。本期“隨園夜話”班主任沙龍的主題為“關注班級非正式群體”,所選取的三篇文章反映了一線班主任們的理解和思考,他們試圖分析班級非正式群體產生的原因,力圖引領其健康發展,助力班集體建設。
總之,對于班級非正式群體,班主任既要在思想上重視,更要講求方法和策略。希望班主任們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成為學生們的精神關懷者、人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