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龍+鄭玉冰+汪浩文
摘 要:當代藝術的精神特征是創新,將現代書法與油畫結合,在造型、色彩、材料技法、題材構思、思想意蘊等方面具有創新的審美價值。從具體實踐經驗來看,油畫與書法互相結合或借鑒,可以理解為一種以漢字字形為創作來源,探索油畫新的審美樣式的藝術探索;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試圖促進中國文化精神在現代性視野下返本歸真,擴展中國書法文化藝術語言空間的積極嘗試。在推動中國當代油畫詮釋中國文化價值,探索和挖掘中國現代書法藝術在全球文化未來發展進程中的深遠潛力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現代書法;油畫;結合;審美;創新
當代藝術的精神內核之一就是創新。通過不斷尋求新的圖式、主題、材料和方法,充分挖掘藝術的可能性。具體表現為藝術門類界限逐漸模糊,技法、觀念、內容、形式等藝術要素的交互性逐漸增強。現代書法是書家對傳統書寫形式進行反思,尋求新書寫表達的有益探索,它借鑒了西方現代藝術,特別是現代設計的理論和思想,在傳統書法的線條和章法的基礎上,加入了形式與構成的審美要素,強調點、線、面,甚至色彩和時間的重要性,具有強烈的實驗性和前衛性。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下,現代書法率先從當代藝術吸收營養,突破固有審美傳統進行大膽創新。油畫也可以從現代書法中汲取靈感,從不同的藝術類別甚至東西方文化體系中,獲取豐富自身基因的元素。
在當代藝術領域,將現代書法與油畫進行創新結合的探索相對較少,只有極少數零星作品出現在一些先鋒展覽中,并沒有對此問題在理論和創作上展開的專題探索和創作。書法與油畫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審美體系,在傳統意義層面不可能出現交集,但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下,兩者可以達到互存通感。以油畫為最終落腳點,分析傳統漢字的字形、結構,及其“形”與“意”的表達機制,反思現代書法對當代藝術形式的探索,挖掘油畫本身的色彩、造型、肌理、構成等藝術手段。通過解構書法與油畫,自由提取和組合各種藝術基因,豐富繪畫手段,探索更自由的表現方式;同時將漢字字形、書寫形式與繪畫形式三者并置,讓三種“形式—涵義”的映射互相重疊和碰撞,尋求創新的契機。究其審美特征,有以下幾點:
一、造型突破,節奏鮮明
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是線條和章法。書論常說的筆法、筆勢、筆性、筆意、氣韻都與線條息息相關,線條質量的高低關乎書法的基本品質和表現力。線條本身有方圓、肥瘦、欹正、長短之說,線條之間有呼應、動靜、貫氣之說。可以說線條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書法,也承載了東方文化和東方審美。因此,將具有東方意味的書法線條引入油畫,既能極大地增強油畫中點及線的表現力和藝術張力,也能豐富其文化和藝術內涵,以東方審美滋養和哺育新的審美圖式。
筆畫之間、段落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字與紙之間等多種關系的協調安排就是章法。章法即布白,體現上述多對關系間的呼應、節奏、韻律、照顧之意。明代書家董其昌在其《畫禪室隨筆》中說:“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闭f的正是其中一種關系。所謂“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主”,強調的正是作品的整體性和章法的重要性。將章法思想引入繪畫,在謀篇布局時加入氣韻、氣勢、節奏等思維,于增加創作自由度和藝術性應有裨益。
在造型上,將書法線條的運動、穿插、呼應、組合等背后隱藏的書寫動作和過程引入繪畫作品,即將三維世界的創作和二維世界的作品重新融匯一爐,結合油畫的原則和美學,在新的藝術形式中重新呈現。
二、色彩豐富,層次突出
書法是線性的藝術,不單是指書法線條的重要性,也是說書法藝術形式從創作到呈現的線性過程。從創作過程來說,書法是一支筆、一根線,如蠶吐絲,一筆接一筆,筆意連續,縷縷而出,一氣呵成;從色彩而言,極黑到極白,以中間灰色過渡,也是一維運動過程;從審美而言,一氣貫通,筆勢奔騰、氣息流暢也是線性的思維。而油畫則是多維交織的藝術,創作中可以進行筆觸疊加和并置,可以進行顏色的融合或覆蓋,可以交替使用多種工具和技法;在色彩上,除了明度上的一維變化外,還有色相和純度上的豐富變化,三者都呈立體的色彩體系;在審美上,油畫除了二維造型,更講求三維立體造型,追求豐富和厚重的藝術效果。現代書法與油畫創新結合一方面吸收書法中用色的“主客統一性”,注意色彩濃淡虛實的變化,同時強調油畫材料和技法中豐富資源的運用,借助色彩體系,運用筆觸技法,在書法基本的黑白、點畫、線條、對比、氣韻等基礎上,增加了色彩、灰度、面積、空間、肌理等元素,帶動觀者意念,宣泄觀者的感情。用飽滿新穎的畫面視覺呈現出獨特震撼的藝術效果,營造出東方油畫的詩意與靈動。
三、技法多樣,材料拓展
從工具材料的運用來看,盡管現代書法在材料上嘗試突破,一邊挖掘書法傳統中的材料和技法寶藏,將竹片、布帛、墻面、木條、木板等材料引入其中,還將國畫用筆用墨,甚至篆刻的章法、用刀技法引入其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現代書法的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但與其他當代藝術形式相比較,仍然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西方藝術傳統為基調的當代藝術,綜合運用了架上繪畫、壁畫、雕塑、建筑以及工藝美術的材料和技法,充分拓展了其藝術理念和創作界限。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器物、社會生產中各式各樣的產品,以及最潮流的社會風尚、最時新的表達方式,皆可為我所用,成為藝術創作的一部分。在現代書法與油畫的創新結合中,綜合運用二者的創新思路和藝術理念,這種看似激進的做法雖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從開闊創作視野、解放藝術思想,充分發揮藝術手段,將不同藝術形式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等方面來說,應該是積極意義遠大于所面臨的風險。此外,在藝術表達上,綜合材料技法的運用和創新創作理念的融合,能夠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視覺景觀,使作品富于表現力和視覺張力,能夠有效提升作品的視覺效果和精神境界。
四、題材新穎,構思獨特
從漢字起源和“六書”可以看出,漢字本身具有很強的繪畫性,許多文字就是對自然事物形象的描摹或指事。2007年出版的《商周圖形文字編》一書,收集整理了大量商周時期的圖形文字,間接證明了漢字豐厚的繪畫性。從甲骨文、金文始,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漢字承載了深刻的歷史意蘊、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滲透了多樣的思想精華。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質和審美內涵。將漢字字形作為創新繪畫的創作母題,既能重新串起從實物到文字的思維抽象過程,梳理形象變化的藝術和審美脈絡,也能重新審視文字演變背后的文化、歷史和人類思想的演變過程,從中挖掘更為深刻、更為本質的關于人類觀念的東西。另外,在具體的藝術創作過程中,必須要破解現有的漢字本身的“形式—涵義”映射,在解構中結合人類觀念、文化、審美的本質特征,重構藝術的感受和邏輯。因此,以漢字字形這一既古老又新穎的元素為創作素材,從當代藝術的觀念、構圖、設計形式等角度探索新的審美樣式,具有獨特的思想和藝術價值。
五、思想深遠,意蘊生動
油畫是典型的西方藝術,注重色彩、透視、立體感,審美上傾向于厚重和豐富。而中國傳統藝術則強調靈性、韻味和雅致,東西文化和審美的差異,導致西方藝術在中國傳統審美語境下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和融合排斥性。如果將書法與油畫二者進行解構,提取能夠代表各自審美特征的基因,把這些基因與當代藝術的理念有機結合,是否就能創造出同時體現書法與油畫兩者審美特征的新圖式?如果將油畫與現代書法相融合,讓油畫的“寫實”傳統吸收現代書法的“寫意”精神,也就是把兩種不同的觀察方式融匯一爐,讓東西方不同的思想體系和價值體系互相碰撞,是否就有可能創造出兼具二者長處的藝術形式?就能使油畫創新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內涵,更貼近于中國人的審美認同?從這樣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詮釋書法內涵或油畫意蘊,既有西方繪畫中現代諸流派的表現手法,又融入了現代書法中的寫意性及物我之間的理念,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和人文內涵,符合中國油畫發展的趨勢。
吸收現代書法中的精髓,運用到油畫中去,可以幫助我們尋找符合既中國現狀,又具有國際意識的新油畫,從而建立國人自己的油畫語言,顯示中國油畫的時代民族特色和個性特征。結合現代書法與油畫創新的實踐經驗來看,油畫與書法互相結合或借鑒,可以理解為一種以漢字字形為創作來源,探索油畫新的審美樣式的藝術探索;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試圖促進中國文化精神在現代性視野下返本歸真,擴展中國書法文化藝術語言空間的積極嘗試。在推動中國當代油畫詮釋中國文化價值,探索和挖掘中國現代書法藝術在全球文化未來發展進程中的深遠潛力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毛萬寶.書法美的現代闡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2]邱振中.書法與繪畫的相關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王南溟.書法的障礙[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李秀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助理研究員。
鄭玉冰,正德職業技術學院,助教。
汪浩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