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世界新能源市場領頭羊
隨著海外投資大幅增加,中國2016年成為可再生能源市場的世界領頭羊。美國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發布報告稱,2016年中國海外新能源投資同比增長了60%,增至320億美元。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6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企業中的5家。而在國內新能源投資方面,中國早就是世界冠軍了。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報道,中國在太陽能、風能、水電和相關行業方面的投資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是美國在該領域國內投資的兩倍以上。全球新能源領域的810萬個就業崗位,有350萬個是在中國創造的。中國國家能源局預計,到2020年中國這一行業的就業人數將超過1300萬。(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
中國城市消費將改變世界
隨著投資拉動型增長已成強弩之末,如今中國和全球的增長都將依賴中國的城市消費者。目前中國的城市勞動適齡消費者為5.21億,僅15年后就將擴大到6.28億。京滬穗深都將各自增加100萬以上年收入超過7萬美元的家庭。到2030年,這個群體人均消費有望從4800美元增至1.07萬美元。屆時,全世界每消費1美元,就有12美分來自他們。如今的中國城市消費主力軍——改革開放后長大的,有著迥異于父輩的儲蓄和消費觀。這種思維方式改變將助推中國經濟轉型。此類“轉身”并非易事。但中國消費者日益富足、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且愈加自信,擁有改變世界消費方式的影響力和數量。(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
經APP投資海外項目需警惕風險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擔心經濟放緩,希望實現資產多元化。現在,技術正在為普通的有錢人打開大門。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新一代智能手機應用和在線貸款平臺正在幫助小型投資者跨越法律和語言的障礙,在全球各地進行投資。不過,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規定個人向海外轉移貨幣每年不得超過5萬美元,但這些投資方式繞過了限制。雖然這些金融平臺“聘請了真正的好律師”,但是投資者在享受海外投資的同時,也需警惕資金面臨的風險。(美國《紐約時報》)
中國電商發展遇瓶頸:線上線下合作是最終出路
中國線上零售業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遇到瓶頸。歸根究底,各個電商提供的產品日趨同質化,加劇了市場競爭。同時,網上假貨泛濫,退貨麻煩等問題,促使越來越多消費者遠離電商。基于類似原因,中國線上書城當當網、零食電商三只松鼠等電商都紛紛開設實體店。未來,線上線下兩者合作的商業模式可能是電商和實體商家共同的最終出路。(新加坡《聯合早報》)
中國芯瞄準全球競爭力
芯片是中國工業計劃的關鍵支柱之一,已吸引政府補貼1500億美元。貝恩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價值1000多億美元的半導體,大約相當于全球出貨總量的1/3,但國產半導體的價值僅占6%至7%。盡管許多進口芯片被用于出口的電子產品,但中國國產半導體和國內公眾對電子產品的龐大需求之間仍有巨大差距。分析人士稱,對北京成為芯片業全球巨頭的努力而言,無法收購技術是最大障礙之一。不過,跨國芯片制造商已開始在中國建立生產線并打造伙伴關系。這種合作意味著中國更加接近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芯片產業的目標。(英國《金融時報》網站)
中國化工研究令德國“壓力山大”
德國化學工業聯合會公布的消息稱,自2014年以來,中國積極研發的化工新產品數量超過德國,現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化工產品出口國。早在2013年,中國就已經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化工研究基地。到2030年,中國的化工和醫藥研發經費將占全球研發經費的近15%,從而取代當前日本排名第二的位置。但是專家指出,僅靠擴大對研究經費的投資是不夠的。有必要從稅收的角度推動研發、簡化審批程序、加強與大學的合作以及改善數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教學設施。(德國之聲電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