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來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所以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進行研究有著非常大的意義。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要素,然后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總結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要素
根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具體環節、小學語文學科特點等因素,我認為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應該具備的要素包括:
1.情境與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穿插一些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以幫助學生產生特殊的情感體驗,實現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充分發展。
2.閱讀與思維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形成對文字信息的感知和理解,能夠將外部信息轉換為內部語言,最終實現自己思維的轉變,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打破程式化教學方法,教會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來形成自己的個性感受。
3.互動與引導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來培養他們的自信,并綜合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實現課堂互動,將課堂更多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促進師生之間的對話,這是語文教學的新模式。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語文教學需要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建立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但是在目前的環境中,一些教師還存在理論理解力差、教法過于單一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詳細來說,目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1.教師對新課標的把握存在偏差
比如,教師比較重視語文的工具性,也就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但是忽略了語文的人文性,割裂了文本,而后果則是導致學生對文章整體感受模糊。有些教師還無法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沒有看到語文學科具有培養學生品德、情操和美感方面的作用,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過低。一些教師雖然在教學中采用了合作學習互動模式,但是都流于形式,沒有體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正內涵,缺乏深度和探索性。
2.教師對文本解讀存在誤區
沒有對文章整體內容形成關照,而語文又是文學素養的教育,需要教師對文本有一定感悟才能傳遞給學生,與學生產生共鳴,但是在目前語文教學中經常存在片面的理解,不能對學生產生啟發。另外,有些教師缺乏對作者意圖價值取向的揣摩,不能傳達課文的價值取向,理解缺乏一定深度。教師還應該具備個性化的閱讀心靈體驗,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意圖,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但是有些教師還無法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心靈體驗。
3.教師課堂評價流于形式,沒有發揮鼓勵學生的作用
比如,評價語言比較單一,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或者評價內容沒有根據,導致學生不知所措。教師應該關愛學生的成長,采用有效的評價手段,利用真誠的語言、期待的目光來激勵學生,但是目前很多教師還無法做到比較有效的評價。另外,教師課堂評價沒有指導學生的作用,一些教師在貫徹新課程觀念時只從概念理解入手,并沒有著眼于語文教學的本質,更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無法延伸學生的思維空間,所以沒有發揮指導學生的作用。
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了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而本文認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主要包括:
1.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也是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宿,對學生學習發揮激勵作用,所以教學目標設計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是語文教學中最高的目標,并且語文教育本身就是人文教育,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將產生很大影響,所以這一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目前,小學生生活經驗有限,需要教師精心挖掘,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握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感悟其中的情感;教師應該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真正的素質型人才。
2.選擇有效的教學行為和方法
語文是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方式來提升對話活動的有效性。比如,可以通過誦讀訓練,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強化自身的記憶能力;還可以訓練學生的獨白,在一定要求下能夠獨立完成大段文本口語,能夠復述課文、即興講話等。對話訓練也是口語教學的重要途徑,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包括討論和問答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該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設計彈性教學方案,讓學生養成口語交際的習慣。
3.落實有效的教學環節
教學設計是首要環節,需要教師根據課程目標來設計教學,根據自身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和學生的掌握情況,確立自己的教學目標,將單一目標細化,并通過有效衡量標準來檢驗是否達到預設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使用媒體,但是語文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媒體,比如可以根據學生的預設和回答制作成課件,減少課堂過重;還可以利用語言直觀和圖片直觀的方式輔助學生理解文本。最后就是教師應該加強課堂反思,思考自己這堂課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并且對課堂的某些方面進行改進,對后續教學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文獻:
[1]常麗艷.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探究[J].才智,2013(28):186.
[2]張小筱,蘇春景.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探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5):70-7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