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根據現在小學高年級中語文素養提升進行研究,現在的社會對于素養教學非常重視,特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語文學習是提升學生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語文學習中掌握知識,提升自身的觀點認識。根據現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語文素養發展現狀以及意義等詳細探索,結合實際的資料調查以及工作經驗等提出相關的意見。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文素養;培養方式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國家的語文教學在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上都進行了創新與優化。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語文素質,成為語文教學重要的問題。語文素質對于語文教學來講非常重要,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能力,還能夠加強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夠讓學生具備比較充足的知識,加強對語文知識的了解與掌握。我們的教育一直受到傳統教學形式的影響,導致很多的教學方式受到限制,在語文教學中也沒有重視語文素養方面的提升,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將語文素質進行了重視。
一、加強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的意義
1.語文素養的提升對學生的整體發展
國家對教育非常重視,教學的本質在于傳遞文化以及提高見識與文化素養,促進我國文化的整體發展,將人們的思想進行提升,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語文教學中對于語文素養等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視,并且語文素養是提升語文素養的主要核心,還能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與學習價值的提升。語文素養是提升人們自身綜合素質與價值的重要方式,同時是人們生活與進步的重要有效措施,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推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為了以后更好的發展與進步,語文素養教育是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是加強語文核心教育的關鍵所在,是促進語文教育的重要發展措施。
2.改善應試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的不利影響
傳統教育方式一直影響著教育的發展,再加上應試教育限制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過于重視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對自身素養的培養。應試教育下的學生成績,成為高考的敲門磚,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在經濟不斷發展的趨勢下,國家逐漸進行了新課改,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育,需要不斷改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只是機械地進行學習,教師將課本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很多學生在不是全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新課改之后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教育,教導學生利用有利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重視學生在自主能力方面的提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兒,還能很好地提升語文的教學質量。
二、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以及語文素養的發展現狀
在新課改之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方式正在不斷進行創新與改革。在這樣的基礎上,促進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觀念中根深蒂固,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上,要求語文改革重視文化素養的提升,語文素養成為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當然對于語文教學的改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特別是我國各個地區之間的教育形式不同,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應試教育的教育觀點非常深厚,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教育期間過于重視語文成績的變化,忽視了對學生語文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強制性地對學生提出要求。在教學內容上只重視課本上的知識,對于各種附加教材上的內容過于疏忽,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提升以及綜合能力的加強。再者是在語文教學內容上掌握比較狹窄,語文教育在國家教育中非常重要。并且語文教育與生活非常貼合,所以語文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的教師過于重視課本上的知識,忽視了與之相關的附加知識或是生活知識。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忽視了對一些課外知識的教育與研究,嚴重阻礙了學生在學習知識范圍方面的擴展,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知識范圍狹隘性的現狀。最后是在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意識方面培養不夠到位,學生在小學期間自身學習的約束能力比較差,加上他們對知識的認知能力不夠強,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這樣的心理,導致他們在學習中不夠專心,注意力不夠集中,嚴重影響了語文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加強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語文素養提升的改善措施
1.改善教師的教學觀念
我國經濟發展快速增長的趨勢背景下,要求教育進行新的改革。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對于傳統觀念的教學方式需要進行創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再教育方式上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不夠重視。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雖然教學方式在不斷地創新,但是因為傳統教學的影響,導致很多教師一直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嚴重阻礙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提升,在這樣的基礎上需要改善教師的教學觀念。首先需要教師重視學生語文素養教育的加強,改善傳統的教學理念,利用先進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中,不僅需要學生充分地掌握這篇文章的內容,以及生字、生詞等,還需要學生明白為什么用只有一個地球來命名這篇課文。需要學生明白從自然資源有限這樣的感想中明白,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與此同時,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從而呼吁學生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教師利用這種方式將文章進行解說,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的教學觀念對于學生來講非常重要,改善語文素養教育首先需要教師改善自身的教學方式。
2.重視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
在加強語文素養教育中,需要提升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首先需要學校在學生教材方面的選擇。高年級的學生在知識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邏輯,需要學校結合學生自身來進行教材的選擇,防止在選擇教材上隨波逐流,利用網絡溝通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思維創新,加強對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教師對自己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完善。教師在自身語文素養上的提升,能夠很好地加強對學生的教育,進而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語文素養。
其次是重視教師在教學專業方面的提高,經常對教師進行專業性的培訓,改善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教學方式與教學現狀,積極聘請專業的教學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為教師提供一個專業的教學平臺,強化教學隊伍,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最后是重視高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方式上的探索,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結合自身的教學方式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的教育,在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3.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與素養
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重視語文素養的教學,將學生的主體提升到一個層面,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位置,加大教學觀念的突破,提高學生在思想上的改變,加強學生在主體性上的重視。語文教學是我們在學習中接觸最多的科目,并且是我國文化傳播與語言教育的重要方式,需要不斷加強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全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杜絕因人而異的教學現象出現,不斷將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進行提升與激發。例如《唯一的聽眾》這篇文章,主要根據以老婦人與一個青年之間的故事為中心線路展開,其中明確教學目標和掌握文章大意,梳理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在對文章進行反復閱讀之后進行學習。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重點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掌握文章主體的基礎上進行人物心理的分析。這篇文章利用第一人稱進行講述,在一位音樂教授的幫助下作者如何提升小提琴學習成績的故事,在贊賞老年人積極鼓勵年輕人不斷成長的美德下,講述了作者對老人的敬愛與感謝。學生在進行學習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種感激與敬愛之情,在主觀意識下進行學習,提出自己的觀點。
4.與生活結合進行語文素養教育
語言是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溝通方式,語文教學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學習文章期間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行加入學習的知識,利用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需要根據課本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地理解學習的內容,擴展知識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學習到更豐富語文知識。在《山雨》課文的學習中,講述了對于大自然美的一種發現,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文章大聲地讀出來,并且標注自己喜歡的部分,清晰地了解到文章中的生字生詞,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山雨中的各種美麗,表達出作者對山雨這種景象的喜愛。利用自己的感悟對實際的生活進行描述,用心感受周圍景色的變化,發現其中的美麗。教師可以結合校園或是我們生活的各種景色進行教學,讓學生積極地闡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美景,利用精彩的語言進行描述,這樣能夠充分地掌握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心理,不斷地加強語文素質教育。
綜上所述,語文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重視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需要教師改善教學方式,加強自身的綜合能力,重視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語文教育的現狀,探索出適合學生的語文教學方式,促進我國語文教學的發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實現新課改的創新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兆勛.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427.
[2]程超,許立勇,邱成.Scratch的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深層次整合研究[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4(3):76-80.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