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對部分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比較深奧,在學習過程中甚至存在對數學知識的恐懼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發揮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調動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活力。根據已有的工作經驗,嘗試研究基于互動教學模式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互動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學;對策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有機體,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話語權,加強互動與交流,達到這樣的境界,課堂教學才具備高效性。對部分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比較深奧,在學習過程中甚至存在對數學知識的恐懼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發揮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調動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活力。筆者根據已有的工作經驗,嘗試研究基于互動教學模式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的對策。
互動教學模式旨在強調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高質量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激發課堂活力,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模式,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互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有選擇性地吸收、學習課堂上的知識,并通過一定的努力,達到自主構建新知識的境界。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快樂、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情境中提高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教學“年月日”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問學生:“你們喜不喜歡過生日啊?”小朋友異口同聲地大聲說道:“喜歡!”我接著說:“那你們是不是每年都要過生日?”小朋友們繼續大聲回答:“是的!”這時我故作疑惑地說:“可是有一個小朋友在12年中只過了4次生日,這是為什么呢?”這樣的教學情境帶有一定的懸疑,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在這樣的氛圍下再展開教學,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結合生活,合作探究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還提倡小學數學教學過程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貼近。毋庸置疑,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顯而易見的師生互動活動,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拋出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探索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針對性,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這個新概念,我將全班30個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各不相同,讓學生自己安排自己小組的人數,之后,我安排各個小組討論應該如何分配60個蘋果,每個小組應該拿多少個蘋果?分配的理由是什么?每個小組拿到蘋果的數量與小組內部人數有什么關系?圍繞這一系列問題,各個小組紛紛展開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最后,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每個小組拿到的蘋果與人數的比值是一樣的,最后都是2 ∶ 1,所以蘋果的數量與總人數的比是60 ∶ 30,最后也能簡化為2 ∶ 1。到了這里,學生基本能掌握“比例”這一新概念。這樣的教學過程以問題為導引,具有明顯的生活性,使學生了解了應該如何從生活中提取出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動手實踐,增進感情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但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數學知識誕生的過程,通過生生互動,使他們感受數學探究的樂趣。比如,我在教學“計算梯形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沒有直接將教材中現有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授給學生,而是讓各個小組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一起研究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讓學生拿出剪刀和紙張,動手組裝出梯形的樣子,這樣的動手活動讓所有學生都躍躍欲試,有的小組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組裝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有的小組將一個梯形往下翻折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這幾個推導公式都是正確的,并且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推導出來的,學生在推導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成就感,也培養了小組合作精神,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愉悅感。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發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使課堂充滿活躍氣氛,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數學知識,為小學生早日到達成功彼岸創造有效條件。
參考文獻:
[1]吳紅川.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3).
[2]朱菊香.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6).
[3]宋春霞.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N].天津教育報,2013.
[4]劉云.淺談小學數學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
[5]毛文銀.探討小學數學互動教學策略[J].速讀(上旬),2015(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