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
摘 要:“文明禮儀教育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根據學校的特點從三方面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進行闡述,目的是想通過形式多樣的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其中感受文明禮儀,踐行文明禮儀。
關鍵詞:小學生;文明禮儀;活動;養成教育
中國歷來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文明禮儀教育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文明禮儀習慣的最好時期。作為教育者,我們需要加強禮儀教育,在孩子們心里種下一棵“禮儀樹”。
一、曉之以理,播下文明禮儀的種子
(一)有效利用課堂,散播文明禮儀的種子
1.學科教學滲透文明禮儀的教育
【鏡頭回放】《壁虎借尾巴》教學片段
在指導朗讀教學中,寓思想教育于其中,結合當今提倡的文明禮儀,既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文明用語,又讓學生學會有感情朗讀句子,可謂一箭雙雕。
老師及時疏導,我們向別人借東西時,一定要尊敬地稱呼別人,還要用商量的口氣。下面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互相借物,用上禮貌用語。(學生紛紛表示:小壁虎很有禮貌,要向小壁虎學習。活動中孩子們都能恰當地使用禮貌用語。)
在中低年級的教學中,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更能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學文明、懂禮儀的種子。
2.主題班、隊會激發養成文明禮儀
【情景再現】“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隊會觀摩活動
活動一: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通過情景表演《交朋友》,學生明白了與人交往中要懂禮貌,只有這樣才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活動二:小游客游校園。讓三位同學扮演導游(帶上頭飾),帶著同學們參觀校園,讓他們感受美麗的校園更需要我們文明的行為讓它變得更美麗。活動三:我的習慣最好。讓學生做出文明的行為,大家一起學。最后合唱一首文明的兒歌結束。
(二)挖掘國學經典,播種文明禮儀的種子
我們發現國學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背了幾句古訓、詩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從小多讀一些中華文化經典,其中《弟子規》《論語》中有不少的精華可以把經典誦讀與禮儀教育結合起來。如“父母教,須敬聽。親愛我,孝何難。”——孝敬父母;“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按時上學;“冠必正,紐必結。衣貴潔,不貴華。”——儀表整潔;“稱尊長,勿呼名。兄道友,弟道恭。”——禮貌待人;“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語言文明;“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誠實守信;“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遵守公德……
二、動之以情,澆灌文明禮儀之花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習慣是在生活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習慣的形成方式主要靠簡單的重復和有意識的練習。”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灌注我們的愛心,對學生動之以情,澆灌他們的感恩之花。
(一)故事教育法
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短小精美和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生活中的關于文明小片段等,講給學生聽,讓他們通過討論,從中明白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二)同伴現身說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伴的現身說法對學生來說具有榜樣作用,把發生在自己身邊或身上的關于文明的事情講給同學們聽,能切實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現實感與可能性。
三、導之以行,盛開文明禮儀之花
(一)在校懂禮儀,爭當“四好少年”
體驗活動一:讓“文明禮儀”班級日記漂流起來。
體驗活動二:“我做文明小天使”手抄報活動。
體驗活動三:“大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
體驗活動四:多種途徑對學生“八禮四儀”等主要內容進行強化訓練。
(二)在家懂禮儀,爭做文明事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是更好地推動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讓孩子回家以“十項文明實踐作業”為紐帶進行家校的有效銜接。
活動中,我們經常看到家長發自內心的喜悅,“我家孩子懂事了!”“我家孩子是個講文明的好孩子!”
(三)在外懂禮儀,尋最美風景
學校要求孩子在外游玩時要做文明事、文明人,還把身邊的文明瞬間用相機捕捉下來。這是文明禮儀教育中的“亮眼睛尋找文明瞬間”的主題活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養成習慣,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讓我們一起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棵“禮儀樹”,耕耘綠葉的事業,期待花開的芬芳!
參考文獻:
[1]李勇進.淺析如何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J].關愛明天,2016(5).
[2]陳瑛.老師的寬容 老師的愛[J]今日教育(當代幼教),2007(11):1.
[3]宋雅茹.家長.孩子.愛[J].人生十六七(家教指南),2007,(11):63-6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