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敏
摘 要: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育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不斷地改變思想,創新思維,讓小學語文的在教學中能夠蒸蒸日上。但就實施素質教育來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還存在著些許不足,對于如何能夠更有效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今天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育觀念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語言是我們行走在社會中最有力的武器。學習小學語文,不僅能夠讓我們的語言更有魅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實施素質教育是發展的必然,教師應該重視在小學語文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小學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從孩子一出生其實就接觸著語文。語文是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地學習,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明白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小學語文應該教育的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讓學生背課文、背詞匯,卻忽略了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會被詞匯并不能在生活中用上,只會讓學生變成單單會考試的學生。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知識,更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教師可以在每節課堂前給學生講述一些道德觀、人生觀的小故事,比如孔融讓梨、聞雞起舞等,讓學生聽完之后給出自己的意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與素質,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遇到相同的事情時也能有正確的判斷力。這都是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的理念,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二、明確教學目標,準確理解和正確處理教材
在一堂語文課當中,我們要讓學生與教師有一個良好的互動,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能夠積極踴躍地發言。教師不能單單只對課本的知識點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而應該貼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
現在教室中都配備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做出讓學生更有興趣的課件,在趣味的課件中把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都包括進去,讓學生既能掌握知識點,又能夠在整堂課不開小差。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加入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作為背景,動畫人物的讀題配音,讓學生能夠用心聽,快樂地理解知識點,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學以致用。
三、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最重要的橋梁。語文的教學是在不斷積累學生的詞匯量,教師應該講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因為語言是最具有魅力的武器。學生每一步的成長都至關重要,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明白,課本的知識點只是積累的基石,真正掌握的是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地運用所學的知識。
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讓學生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如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時,讓學生先聽磁帶中的朗讀,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教師在一旁引導為何要用這種語氣來朗讀文章,更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學生能夠感覺到語言的美麗。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讓學生能夠思考文章的大意,尤其是對于一些不愛朗讀文章的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中給學生多創造說話的機會。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素質教育的課堂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都是教師說、學生記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中完全沒有主動性,被動地在接受教師教育的知識,整個班集體的教學質量往往得不到提升。我們在素質教育的課堂中應該做到:
1.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中,完成課堂的任務,掌握教學的知識點。
2.讓學生在課堂中勇于表達自己的質疑,小學生在課堂中會有濃厚的好奇心,這是學生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教師應該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讓班上的學生一起思考,并引導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3.學會讓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布置隨堂任務,讓學生小組一起討論解答,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及班級的凝聚力。讓學生能夠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分享自己的看法,也能很好地接受別的同學的觀念。
素質教育的課堂并非只靠著一些理念就能夠完美地實施,教師要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跟緊時代的步伐,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并在課堂中不斷地實踐、運用,讓學生能夠在創新的教育模式下打開自己的天性,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讓教師與學生能夠在素質教育的課堂下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高少敏.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
[2]白小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J].讀寫算(教研版),2015(21).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