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愛美+馬小雙
摘要: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師愛超過親子之愛、友人之愛,因為它寄寓了祖國的期望和人民的囑托。作為一名教師,對事業、對學生要滿腔熱情滿腔愛,對事業、對學生只有丹心一片,才能讓生命綻放精彩。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榜樣力量,那么教師對事業、對學生的愛心就是教師成功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 “愛”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而“愛滿天下”又是陶行知先生終生奉行的人生格言,更是他崇高人格的集中表現。學習陶行知首先就要學習陶行知愛滿天下的崇高精神。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具有愛滿天下的偉大胸懷。愛是教書育人的源泉,愛是點燃希望的火花,愛更是崇高師德的至高體現。愛不僅要愛祖國,愛社會,愛人民,更要愛自己的事業,愛你所在的學校,愛你所教的學生。
關鍵詞:教育;愛
引言:“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始終銘記高爾基的這句話,把愛的陽光灑向我摯愛的教育事業,灑向我的學生。下面我就如何用愛育人進行討論。
一、愛事業
愛自己所鐘情的事業是愛的基礎。
事業是一個人成功的起點與終點,更是人生的整個過程。一個人的成功與發展只有借助于你所鐘愛的事業,將事業作為平臺,在這平臺上演繹著你精彩的華章,展示著你多姿的才華,才能真正體現你的人生價值。沒有事業,英雄無用武之地,肯定不行;不愛自己的的事業,見異思遷,這山望到那山高,最多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肯定干不好這一事業。只有滿腔熱情地去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才能干好事業。
偉人毛澤東曾囑咐我們,“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教育事業又不同于其它事業,因為它是培養人的事業,是塑造靈魂的事業,是造人育人的偉業。現在的教師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是靈魂的工程師,她在感化靈魂,塑造靈魂,培育靈魂。因此,她不但應具備育人的技能,更應具有一顆火熱的愛心,用愛去鋪就事業成功之路,用愛去澆鑄一個個鮮活的靈魂。愛應該成為每一位當教師的最高的行為導向。
有人說:教育界充滿了愛,教育才有希望。我們應該以陶行知的“愛滿天下”來勉勵自己,用愛來貫串事業的全過程。讓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充滿愛心。
二、愛學校
愛自己的的學校。學校是我們展示才華的舞臺,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基石,是我們事業的全部,甚至是我們生命的依托。學校還是我們的孵化器,是我們的起航站與停靠站,學校有時還是我們的保護神。作為一名教師沒有理由不愛養他育呵護他的學校。愛學校不但要愛她的聲譽。聲譽比什么都重要,學校離開了聲譽,人心渙散,質量低劣,老百姓就不認可,學校也就失去了她存在的實際價值。作為學校的其中一員也便成了沒有依歸的漂浮的人,沒有了他的立足之地。還哪來人生的希望,美好的憧憬?所以學校的聲譽正是學校的生命。更是我們的生命。學校的聲譽是靠每個人創造出來,是靠每個人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凝聚的,也是每個人愛的付出的一種回報。我們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應該全身心地去珍愛她,呵護她。以實際行動去維護與崇尚這種聲譽。
三、愛奉獻
教師的愛還要體現在奉獻上。
陶行知曾說過:“教師的服務精神是教育的命脈,金錢主義最足以破壞教師職業的尊貴。”不講奉獻就不是教師的職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對教師的最好寫照。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須依靠師德來完成,一位教師如果沒有一點奉獻精神,是永遠不能成為了一個一流的教師的。這要求我們要具有奉獻精神,在經濟高度發展的新時代,我們更要向陶先生學習,以一種奉獻的精神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用一顆愛心去獻身教育事業。
四、愛學生
要關心每個學生,熱愛每個學生。
教育無選擇性,只要是我們的學生,不論天資如何,性格如何,文化基礎如何,長相如何,都要平等相待。教師心中要有一桿秤,那就是“公正”,如果偏愛一部分學生,冷落一部學生,教育的效果就會七折八扣,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就樹立不起來。
教師要有敏銳的目光,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長處。成績優秀的學生不等于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情感、意志、品性等方面都已十全十美,響鼓還要重錘敲,教師要滿腔熱情地肯定優點,指出其中的不足,指引他們向更高層次攀登。對學習有困難的或有這樣那樣缺點的學生更要師愛蕩漾,關心體貼,具體幫助,鼓足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指點他們克服困難的方法,激勵他們奮勇前進。愛你所教的學生,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同時也是師德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說:“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于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陶行知先生不但這樣說,更是這樣做。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和學生心靈之間的一條橋梁,教師要以寬宏的胸懷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愛學生,就要關懷學生,不但要關懷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要關懷學生的思想、學生的成長。中小學生時期思想最活躍,也最容易走極端,可塑性最大。所以要重視關愛學生的思想教育。愛學生,更需要寬容,因為寬容也是一種愛。優秀的學生是用愛心澆注出來的。而不是罵出來打出來的。我們要用我們的愛心去寬容每一個有缺點甚至錯誤的學生,我們要不怨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與學生交流溝通。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更要允許學生改正錯誤。不要學生一出錯就一棍子打入冷宮,不理不睬,挖苦他,歧視他,這樣久而久之好學生也會變壞。愛學生,當然還要嚴格管理。嚴格管理是培養優秀品質的基礎,是養成良好習慣的前提。
結論:“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于是教師收獲的是雙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勞動雙倍的幸福。”這是偉大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的。要尊重每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愛不是憐憫,不是施舍,愛是對生命的熱愛,教師用對生命的熱愛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激發他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