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邳州市炮車中學,江蘇 邳州 221300)
摘 要:信息技術被列入高中必修課程,既體現信息技術學科重要性,又給信息技術教師帶來挑戰。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信息技術教學切入點即從情境切入、從演示切入、從任務切入、從競賽切入等進行研究,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切入點;教學質量;信息技術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78-01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將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教授給高中學生,培養學生相關的信息技術能力,并幫助他們將信息技術成熟地應用于生活。與語數外科目不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尚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教學體系,因而在創新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一套較為科學的教學方式,是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的目標。本文作者根據日常教學實踐,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切入點進行有效研究,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一、從情境切入
高一的信息技術課程必修第四章第二節是“表格信息加工”。有學生認為自己從小學就接觸信息技術,像Excel這種表格的數據處理早已爛熟于心,不必再學;還有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覺得Excel枯燥乏味,和網絡比起來毫無趣味。面對這種現狀,教師不妨創設一些相關情境,借助實際情境切入課堂,引起學生注意。例如,教師在課堂剛開始時告訴同學們:“我已經把上次測試的成績計算出來并錄入Excel表格里了,教導處讓我把全班的平均成績、最高分、最低分及班級名次都交上去。但不巧的是我的電腦出現了故障,同學們初中就學習Excel了,基礎一定不差,你們能幫我整理計算一下嗎?”教師以電腦故障為由利用有些學生的自負心理,讓學生進行Excel數據處理,并引導其從數據處理過程中發現自身不足,從而認識到信息技術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終端正學習態度。
二、從演示切入
Excel中的知識點其實非常多,而高中學生只是學習了較為皮毛的部分。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上前幾分鐘給學生演示一段較為復雜的數據處理視頻,包括函數應用、排序、如何利用公式填充1-1000的序號、如何通過創建名稱快速錄入數據、隱藏數據等。這種演示的最佳效果是,在座的學生都直呼神奇。這時,教師再趁熱打鐵,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注意力絕對集中的時機進行知識的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的獵奇心理,給某節課設置一個主題,比如“Excel中不為人知的小技巧”,從側面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
三、從任務切入
信息技術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后必須進行應用,因而信息技術作業必不可少。作業可分為兩個類型,其一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鞏固類作業。該類作業的設置要根據課堂情況、學生掌握情況、時間情況酌情考慮。學生完成作業之后,如果時間允許,教師應逐一演示學生的作業成果,并當面講評,指出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其二是用于開啟下一節知識點的啟發性作業。比如,教師給出某快餐店每季度各類食品的銷售數量:第一季度,漢堡2000個、薯條1000包、冰淇淋200個;第二季度,漢堡2100個、薯條980包、冰淇淋320個;第三季度,漢堡1980個、薯條1100包、冰淇淋600個;第四季度,漢堡2400個、薯條1250包、冰淇淋340個。要求學生根據該組數據繪制圖表,并分析食品銷售總數與季度間的關系。教師沒有點明必須制作成哪類圖表,有的同學直接利用Excel表格統計分析,還有的同學自學繪制柱形圖、折線圖等。因此,借助啟發性作業,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知識的習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作業完成情況挖掘學生的易錯點、難懂點,并有的放矢地開展課堂教學。
四、從競賽切入
高中生有著極強的求勝欲,并且在沉重的課業壓力之下,信息技術課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們放飛自我的場所。教師可以抓住這些特征,設置有效的競賽,讓信息技術課“活”起來。值得注意的是,競賽內容要根據教材和課時要求來安排,這樣信息技術課才能在活潑生動的環境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競賽實例:學習Word文檔的處理后,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給每組發一份Word文檔,要求學生在Word文檔中設置諸如頁邊距、添加頁眉頁腳、插入分節符使某一頁紙張變為橫向、設置段落、生成目錄等。小組每個人都必須操作一項設置,共同完成這一工作。最后,可給予獲勝的小組一些獎勵。
五、挖掘切入點需注意的問題
第一,依據學情挖掘切入點。教師要根據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來確定授課的起點高度,將新舊知識無縫對接,找準切入點。第二,基于教材尋找切入點。當前,計算機軟件更新換代的速度特別快,每一個新系統都擁有不同的功能,如果教師不認真鉆研教材,僅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傳授,教學就不會全面。教師只有清楚信息技術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及要求,并熟悉教材中的章節內容,才能合理設置教學切入點。
六、結束語
總之,找準科學有效的切入點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之一,而如何挖掘切入點,什么樣的切入點又行之有效,則需要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摸索總結。只要教師緊跟新課改的要求,不懈努力,終究會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作者簡介:胡振國(1984-),男,江蘇邳州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東永.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22).
[2]曹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創設問題情境透視[J].課程教學研究,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