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開發區石予小學,江蘇 昆山 215333)
摘 要:教師要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知;要聯系生活設計數學教案,將新知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鞏固新知時,要返回生活現實,設計“生活情境”,用生活中的例子對新知進行鞏固和應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活教育;生活化;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61-01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生活情境入手,將蘊含數學知識的生活實例引進課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數學學習信心。本文對此進行相關研究。
一、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知
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教師備課時要有意識地借助生活現象,將其與相關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在教學新知之前,找準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切入點”,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進行導入。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現象產生“為什么會這樣”的問題,從而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例如,教學“認識射線”時,可設計如下情境:擁有神奇口袋的機器貓小叮當從口袋掏出一把手電筒,想看看光到底能照多遠。他將亮著的手電筒放在地面上,然后興致勃勃地去尋找光的終點,可是走了很久,始終沒能找到。看著小叮當沮喪的模樣,學生們興致盎然,認為可以把手電筒的光線看成一條射線,并帶著“射線有多長”的疑問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
二、聯系生活揭示規律,設計數學教案,學習新知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怎樣讓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學好數學呢?這有賴于生活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要聯系生活設計數學教案,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事物,找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教師要創造性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融合在一起,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境,勾勒出“生活畫面”,把學生帶入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觀察、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逐步提高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等能力。要讓學生由導入新知時產生的疑問“為什么”入手,一步步地在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出答案,得出“原來如此”的知識結論。例如,教學“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由于學生已熟知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乘寬,因此可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拿出一張呈平行四邊形的紙,使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得到一個長方形。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后感悟到: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剪完以后再拼一拼,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并認識到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之間的聯系。這時候,教師追問:只有這一種剪法嗎?還有其他剪法嗎?共有多少種剪法?為什么?慢慢地,學生找到了答案: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所以有無數種剪法,只要沿著其中一條高剪就可以。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要求學生用畫虛線的方式表示剪法,并在平行四邊形上標出拼完后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最后,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就這樣,學生輕松、順暢地找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其思維過程如行云流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步步深入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探索出奧秘,感受到探索過程中的無窮樂趣。只有經歷這樣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才更加深刻。因此,創設生活情境,可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有效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而提問不論是實際問題,還是理論問題,都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按照科學的探究程序形成清晰的思路。
三、設計“生活情境”,返回生活現實,鞏固新知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很少將注意力放在數學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上,以致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解決不了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樂趣和作用。首先,應運用實物創設情境。教學“認識角”時,先拿出學生平時常見的實物,如剪刀、三角尺、鬧鐘等,讓學生指出這些實物的哪些部位構成了角,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然后,教師讓學生用三角尺的角在自己的手心上點一點,學生會覺得有些痛,因為角是尖尖的,再讓學生摸一摸角的邊,是平平的、直直的。學生通過這種實物操作,可以輕松地理解“角有一個尖尖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進而識別什么樣的圖形是角。其次,運用實例創設情境。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以烏鴉喝水的故事導入。烏鴉喝不到水,便采用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向瓶子里丟石子,讓水面上升到瓶口,這樣就能喝到水了。在數學學習上,學生也要學會運用策略解決問題。因此,由生動的故事導入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產生運用策略去解決一個個數學問題的欲望。
四、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本質,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待生活,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學習數學、認識數學。學生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教師都要鼓勵和引導他們結合實際,去解決一些與知識有關的生活問題,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作者簡介:莊夢婕(1987-),女,江蘇昆山人,二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傅旭剛,吳少玲.新課程下小學優秀數學教師提問行為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06).
[2]梁秋蓮.小學數學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