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珊珊
摘 要:“生本課堂”“學為中心”“先學后教”的理念引出預學的概念。預學概念的提出,預學單的設計可以為閱讀教學把脈。然而,教師在設計預學單時仍有許多不足,導致事倍功半。圍繞預學單的設計淺談若干改進策略,以期預學單的使用能為閱讀教學提質增效。
關鍵詞:預學;預學單;以學定教;改進策略
預學作為一種以生為本的理念,作為一種掌握學生基本認知和學情的教學手段,正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所關注和實施。顯然,合理有效的預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為教師掌握和分析學情提供了數(shù)據(jù),教師依據(jù)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更科學,而非盲目地實施課堂教學,從而指導教師重新建構課堂,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筆者觀摩了眾多應用預學單的閱讀教學課堂,發(fā)現(xiàn)“預學單”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也直觀地反映出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程度和對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把握。有的預學單容量太大,教師精心解讀文本,試圖把所有想法搬到預學單上來,殊不知,這樣費時費力的做法讓學生望單興嘆,反而打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的預學單缺少趣味性,每天重復習題式的預學單上的內容讓學生望單寡味。從實踐情況來看,預學需要改進,特別是預學單的設計需要改進。
將從預學單的設計方面淺談若干改進策略,以期預學單合理有效地設計能為閱讀教學提質增效。
一、授之以漁,明確學法
縱觀語文閱讀教學,其實之前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前讀熟課文,圈生字畫詞語也是預學的一種體現(xiàn)。現(xiàn)在的預學相較傳統(tǒng)的預學,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預學過程使用了預學單;預學單將學習的任務具體化、直觀化,讓學習者明確要學什么。然而,在預學單使用的初期,在學生缺乏一定的學習方法、不太明確學習的目標、尚未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之下,教師應該在預學單中傳遞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途徑,以便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他的學習目標。
如四年級下冊《花的勇氣》一文,我設計的預學單中有這樣一題:
這是馮驥才的散文,散文的形散,主要內容學生不易概括,但是在閱讀提示中明確要求學生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初步具備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采用“四要素”法概括主要內容。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讓學生明確了該怎么學。
二、深入淺出,精制趣題
1.如三年級《找駱駝》一文,某教師設計的預學題如下:
課前布置“預學單”,讓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尋找依據(jù),然后完成表格。
2.同樣是三年級《找駱駝》一文,另一位教師設計的預學題如下:
同樣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商人走失駱駝的特點,學生肯定喜歡第二種。因為該教師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的預學單形象、直觀,激發(fā)了學生在課前主動去完成的興趣。因此,教師深入解讀文本后盡量要通過直觀、趣味的預學單呈現(xiàn)給學生。
三、一課多單,少教多學
筆者認為,預學單的容量不易過大,每張預學單應以學生20分鐘內能完成為宜。教師針對某課設計的預學內容可以分別放在課前的預學、課中的共學和課后的延學或練學環(huán)節(jié)。
如三年級《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教師設計的預學內容分解在預學單、共學單和寫作單中:
2.三句話都在寫楊梅的變化,可寫法不一樣,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在書上做上記號。
預學需要教師進行文本細讀,始終持有以學定教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只做“平等中的首席”,讓學生“言、意、情”兼得。教學探索之路漫漫其修遠兮,預學為語文閱讀教學開辟出了基于學情的有效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課程內容”及“語文知識”[J].語文學習,2012(11).
[2]沈紅霞.淺談小學語文預學單的設計和使用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1(36).
[3]高翔.對小學語文預習任務的設計研究[J].小學語文教學,2013(36).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