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園園
摘 要: 多年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一直存在低效現象。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有著根源上的客觀因素原因,還有很多主觀因素的影響。本文通過對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低效的原因分析,探討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課堂低效 改進策略
多年來,大學英語教學一直是教育界討論的高頻率話題,一方面是因為學習對象眾多,另一方面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直都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大學英語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們經常會聽到有關英語教學費時多、效率低的言論。具體是指,中國學生英語學了很多年,張口能力卻很弱,學的是“啞巴英語”,這主要歸咎于學校和老師對英語教學的改革不夠得力。實際上語言學習主要靠環境,而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恰恰在語言環境方面是缺乏的,沒有相應的英語語言環境,大學生學習的英語是外語(EFL)而不是第二語言(ESL),這兩者的區別很大。下面將就大學英語教學中這種課堂低效問題的原因進行兩方面的分析。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低效的客觀因素分析
上面所說的一些批評性的言論指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和老師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不夠得力,實際上這種言論忽視這一低效問題存在的客觀因素。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ESL)和英語作為外語教學(EFL)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大學英語老師是在中國的環境下教英語的,大多數學生是把英語作為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學習的。例如,我國西部一些地區的學生可能見到外國人的機會就從來都沒有,他們怎么會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接受呢?去跟誰講英語呢?即便是在我國經濟發達一些的東部沿海的大城市里,大學生畢業走出校園要用英語交際的機會終究要比生活在英美國家的機會少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也是如此,除了在校期間與外教頻繁的口語交流,畢業后如若待在國內,也是沒有英語語言環境的。多數大學英語教師出國參加過培訓交流的也只是極少數。所以,在我國,人們對英語的態度就是外語,不是第二語言,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當然也要尊重這一客觀事實,并且要遵循把英語作為外語教學和學習的客觀規律,不能一味地強調英語聽說能力,弱化讀寫能力的培養,不能只追求實現能聽能說的目標,忽視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低效的主觀因素分析
當然,客觀因素的存在確實是造成我們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低效問題的根源,但是目前我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際上受很多主觀因素的影響。
1.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因素的分析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大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注意力分散了,各種信息沖擊著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所關注的事情越來越多。現在的大學生上課玩手機是普遍現象,有了強大的網絡支持,不再去圖書館查資料學習,而是用手機或電腦上網搜索答案或信息,英語課上不再帶笨重的字典,而是在手機上裝了有道詞典等軟件。正是因為手機功能越來越智能,使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懶惰,對于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依賴程度更深。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力越來越低,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學習以外的事物的新鮮感和娛樂性都在大幅增加。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的講解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那么課堂很容易變得死氣沉沉,這就造成大學生英語課堂教學的低效,學生沒有掌握應學的知識。
由于我們國家的大學英語教學是英語作為外語教學,學生不開口說英語、不用英語交流,而且現實生活中除了書面英語以外很少用到口語,而高職學生畢業后只有少數會有機會在大型的優秀外企工作,所以大多數學生就業之后,用到英語的方面很少,造成英語學而無用的思想。既然學而無用,不如不學,既然不學,也就造成英語教學課堂學習氛圍的“死氣沉沉”。當前大學英語的教學,不僅僅是要教授英語語言知識,還要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聯系實際,處理好教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從而搞好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2.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因素分析
目前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師團隊中青年教師居多,他們中很多都沒有經歷過在英語語言環境中應用英語、去聽去說,實際上這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有一些紙上談兵的詬病,另外有些還存在知識結構單一、科研薄弱、理論素養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比如只是具備英語知識,教育專業知識并不豐厚;沒有經過專門系統的理論培訓,教學缺乏理論研究的支持。也就是說,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能力存在不強,從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造成大學英語課堂學習氛圍的“費時低效”。
其次,很多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欠妥。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是以老師為中心,課堂上都是老師在講解在表演,忽視或者根本就忽略學生的參與和表現。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有效的語言演練,一學期英語課上到最后,只是老師英語說得流利好聽,而學生卻仍然是“啞巴英語”。
另外,很多高職院校為了保障學生盡可能上課都實行課堂考勤制度,但是這種被動考勤的方式,會讓很多學生最后是為了上課而去上課,而不是為了興趣而去上課。
三、應對低效的改進策略
大學英語教師面對這種課堂教學低效問題要首先明確教學目的。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的教學目的絕不是培養所謂的交際能力,而是要掌握一門語言工具。教師要精講精練,講的內容要精心研究,講的方式要精心設計。比如詞匯學習要結合上下文語境,教學生了解漢英文化思維差異,訓練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教師應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不僅教授知識,更要教學生自主學習,即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有了愉悅的心情,自然學習的效率就會提高。
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和因特網的優勢,既然學生的興趣很多都在這些方面,那就利用這些智能手段安排一些英語學習的活動,比如遠程學習資源、網絡討論等。
當然,單純靠一個大學英語課堂的語言環境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是不夠的,教師們要創建更廣泛的語言環境,開發利用更多的第二語言課堂,由課堂教學擴展到以校園為主的大課堂去學習英語。比如很多高職院校開展外教參與的英語角、英文電影放映、英語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活動。
相信通過這些改進的手段,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低效的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束定芳.當代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中的幾個重要趨勢[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
[2]張堯學.關于大學本科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再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3(12):19-21.
[3][英]馬丁·韋德爾,[中]劉潤清.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4-35.
[4]馮博.談談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兩種方法[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2):108-110.
[5]周延波.教學方法與技能[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