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清平
摘 要:科學是一門幫學生打開大自然神秘大門的鑰匙。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教學活動的發起者。因此,科學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的主導作用,發揮自身的主導職能,利用科學優質的教學方法,不斷深化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小學科學;主導;策略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科學教師應當正確認知自身的歷史使命,積極發掘校園的教學資源,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
一、實物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從呱呱墜地到幼兒時期的牙牙學語,他們一直在用自身的嗅覺、視覺和觸覺感知著這個神秘的世界。科學教師應當賜學生一雙慧眼,敏銳地探析科學神秘的世界,不斷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知水平。科學教師應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導職能,巧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揭開科學那神秘的面紗。
例如,在教學《生命世界》時,科學教師可以將課堂轉移到校園中,進行事物教學,從嗅覺、聽覺、視覺多維化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在科學的氣息下,學生高興的東瞅瞅、西看看。有的甚至將一些信息記錄在筆記本上,更有甚者用筆將植物畫下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物教學,回到教室。教師順勢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同學們!大家有沒有被生命的氣息所震撼?(引起學生共鳴)
學生齊聲附和:有!
教師:那么,在這個生機勃勃的校園中,大家都采集到了什么信息呢?(教師繼續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興致很高,開始搶答)
學生1:我看到了桃花和月季花,月季花和桃花的顏色都是粉紅色,如霞一般,花瓣大小不一,香味有不同之處,桃花有微微的香氣,月季花的香氣撲鼻,置身其中如進入仙境。
教師:很唯美的意境啊!其他學生還有補充的嗎?(學生熱情不減)
學生2:我發現柳樹的枝干很細,葉子卻很特別,有點像動漫里的小船,特別有趣。
教師:觀察得不錯!其他學生還有補充的嗎?(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學生3:楊樹的枝干粗壯,葉子如扇子一般,夏天可以當扇子扇風。
教師:大家觀察得都不錯!這就是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們一定要留心觀察,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
學生:好!
……
教師將課堂轉移到校園中,開展實物教學。引導學生利用嗅覺、視覺對植物進行觀察,教師穿針引線,掌控著課堂的教學基調,深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動手操作,提升實踐能力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宗旨,要求將學生培育成綜合素質過關的全面型人才。因此,科學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教授,還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給學生一個動手操作的空間,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能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吸收。
例如,在教學《我們周圍的空氣》時,科學教師可以創設以下教學情境。
教師:同學們!我們大家生活在這個地球中,如果沒有空氣,我們都無法存活,空氣對于我們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誰能證明空氣的存在呢?(巧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將課前準備的實驗材料分發給學生,給學生一段時間進行思考。
教師:現在誰能給大家證明一下空氣的存在?(學生興致高昂,開始進行搶答)
學生1:我剛才用扇子輕輕地扇動,感覺額頭有一絲絲的涼意,空氣從我的額頭飛過。
教師:對!扇子帶動空氣流動!其他學生還有補充的嗎?(學生爭先恐后的)
學生2:我剛才用力擠壓塑料袋,塑料袋鼓了起來,我觸摸到了空氣。
教師:真實的觸感!其他學生還有補充的嗎?(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學生3:……
教師將實驗材料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證明空氣的存在。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深化了學生的認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共同進步
科學教師應當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的同時,還應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優勢,學生各司其職,為小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有利于學生共同進步。
例如,在教學《我們周圍的空氣》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研究課題“水里面存在空氣嗎”,學生所持不同觀點,在課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習。
有空氣觀點:魚可以生活在水里,所以證明水里有空氣
無空氣觀點:人跟魚的呼吸系統不同,人用肺呼吸,而魚用鰓呼吸。
每個學生都為自己的小組貢獻自己的智慧,課堂討論異常激烈,連后進生也不甘示弱,為自己堅持的觀點出謀劃策。
……
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討論,教師進行指導。
教師:空氣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是在水中、大陸中,還是空中。自然界這些生物沒有空氣是無法生存的,它是客觀存在的。(學生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在課堂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激發學生的內部潛能,發揮小組合作集思廣益的學習優勢,教師最后進行指導,畫龍點睛,有利于學生共同進步。
總之,科學教師應當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明確自身的主導智能。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爭做學習的主人,啟迪學生的智慧,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姜偉杰.淺談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4(23).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