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妮
摘 要: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課程教學理念有待更新;教學內容實用性有待豐富;教學體系科學性有待提高等問題。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用課外寫生增強學生的創作靈感,用生活素材豐富學生的創作主題,以科學指導提升學生的創作意識,以生動演示提升學生的創作品質,全面提升其創作能力。
關鍵詞:美術創作;提升策略;小學生
一、小學美術教學現狀
1.課程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己或多或少接觸了與美術相關的內容,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雖然對美術課有一定的興趣,但也存在著某些誤解與偏見,很多人認為美術課就是讓學生“照貓畫虎”。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接受落后的美術知識,教師站在講臺上作畫,學生則在下面臨摹,學習變為機械性的重復活動。而先進的教學理念是提升教學水平的基礎與前提。只有根據現實情況,更新教學理念,才能豐富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滿足學生的需求。
2.教學內容實用性有待豐富
小學美術課程中,部分學校雖然采用最新教材或者校本教材,但教材的科學程度、內容的實用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大多數教師在輔導學生創作時,感覺沒有什么題材可以畫。有的學生等著聽從老師的安排,有的學生一味地模仿成人的作品或者互相抄襲,其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在訪問調查學生時,48%的小學生認為美術教材內容不實用,不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24%的學生表示對課程內容基本滿意,能夠幫助自己提升創作能力;28%的學生認為課程有吸引力、較為實用。
3.教學體系科學性有待提高
筆者對美術教學模式調查結果顯示,當前由于小學在辦學資源等方面還存在欠缺,導致教學模式的科學性有待完善,學生對教學水平的滿意度較低。雖然目前部分學校已經增加了專業美術教師,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方法,但由于教師實踐指導水平有待提升、教學模式科學性有待完善、課程缺乏實踐性及評價體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弊端,導致美術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模式不能與學生的需求無縫對接,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形成創作能力。
二、提升小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的教學策略
1.用課外寫生增強學生的創作靈感
教師可以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等帶領學生去自然界觀察美好的事物,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并通過一定量的美術學習任務,讓學生時刻把握和運用明暗、形體等造型原理。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熟練掌握美術的形象思維、觀察方法和審美理念等,才能夠在完成一定難度的美術技能技巧的學習基礎上,產生創作靈感,為其美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用生活素材豐富學生的創作主題
學生在學習美術前,他們已經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應當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習情境,并從中引出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受到美學知識的生活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動力。因此,為了使學生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有效建構,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實例,將生活現象靈活引入美術教學,實現美術知識與生活的緊密結合,為學生提高美術技能提供有力的支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美術課程有真切的感受,才不會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機械地練習。
3.以科學指導提升學生的創作意識
科學的教學指導,對于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學生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因此,美術教師需要用赤誠心感受他們的世界,并實施情感化、多元化地有效指導。教師要依據當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精心設計教學案例,對學生實施精確性、科學性的指導。同時,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因此,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特征,進而結合美術知識將其展現到作品中。要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時時積累創作素材。只有擁有豐富的素材,才能在進行美術創作時做到靈活自如。
4.以生動演示提升學生的創作品質
由于美術屬于視覺藝術,老師的示范性作用不僅能夠提升初學者在美術技能學習中的思維品質,也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美術創作的要領,進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經典作品。因此,在學習美術之初,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繪畫風格,培養他們不同的藝術個性,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臨摹,增強其作畫的新鮮感,保持繪畫的沖動和學習的興趣。同時,美術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習心理,生動演示繪畫作品,耐心引導學生臨摹經典之作,從中吸收美術精髓,從而培養學生對美術創作技能的領悟能力和創作品質。
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筆者作為小學美術教師,在多年教學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深入探究了提升小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的教學策略。希望更多的學者和教師能夠關注小學美術教學,共同提升小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旭東.評價中小學生美術學習中“創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2]姚旻辰.小學電腦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3]曠志華.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08.
?誗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