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苗
職校生規則意識培養的實踐探索
羅苗
規則意識的培養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質,讓學生的人格結構處于協調平衡狀態,保證其人格的正常發展。班主任可以運用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論,通過懲罰本我、激發自我、提升超我,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讓學生敬畏規則、理解規則、尊重規則。
“三我”理論;規則意識;人格完善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一線班主任,筆者常看到學生因缺乏規則意識,沖動行事帶來的一些不好的后果,認識到加強職業學校學生規則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筆者將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論運用到班級管理實踐中,讓學生從人性的角度去敬畏規則、理解規則,進而自覺地遵守規則,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的。本我是指最原始的自己,本我只受快樂原則支配,唯一的要求就是獲得快樂、滿足欲望。[1]自我一方面利用現實條件滿足本我的需求與欲望,另一方面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使得人們在現實中不能隨心所欲,必須考慮后果和現實規范。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的社會面,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超我按照道德準則對人的欲望和行動進行監督、控制、批判與約束,使其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需要指導自我來限制本我尋求快樂的欲望,拖延至條件許可時才滿足。[2]超我被認為是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監督自我的行動。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這三種構成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地相互作用著。對于一個健康的人來說,這三種作用必然是均衡協調的。本我是生存的必要原動力,超我在監督和控制主體按照社會道德標準行事,自我調整沖動欲望,對外適應現實環境,對內調節心理平衡。這三種力量如果不能保持動態的平衡,就將導致心理失常的產生。
大多數職校生的學習習慣都不太好,對自我的發展也不太明晰,但是當我們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會發現,其實職校生的內心也是沖突不斷,這些沖突讓他們異常糾結難受。“三我”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沖突的產生機制,告知學生如何減少內在的沖突。遵守規則就是減少沖突的有效方法,同時從“三我”沖突的角度去激發學生自覺規則意識,職校生的接受度比較高。
1.懲罰“本我”。研究表明,規則意識的形成,僅僅靠知識學習、觀念引導等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制度約束、懲戒機制等硬手段來強化。如新加坡對于隨地吐痰行為,就制定了嚴格的法規,凡違反者會給予巨額罰款,而且政府規定不允許直接吐在垃圾桶里,要吐在紙上,包好再扔。新加坡高度的城市文明在一定意義上是“管出來”的,政府對一切違規行為都施行重罰。[3]“本我”會因為害怕被罰而變得規矩,不敢越界。
很多時候嚴格遵守規則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三我”之間的斗爭,讓個體的內心趨于平和。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他們可接受范圍內的懲罰方式,比如可以讓學生打掃衛生、進行義務服務等。通過必要的懲罰,讓自由的“本我”不再主動挑戰或違反規則,幫助學生慢慢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2.激發“自我”。職業學校的學生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他們的個性更為突出,班主任應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出發,發現并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優勢,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展示自己的優勢,實現對自我的肯定和認可,讓學生在充滿正能量的氛圍中理解規則、遵守規則。
我的班上有一個女生,學習成績非常不理想,而且因為家人無原則的寵愛,她在集體中表現出非常明顯的任性。她總是我行我素,從來不把班級的規章制度放在眼里,稍有不如意就大發脾氣,與同學和老師的關系都非常緊張。在與她的接觸中,我發現,她任性和蠻橫的背后其實深藏著極度的自卑,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她找不到在學校的存在感,所以只能用不講道理,不遵守規則來反抗。同時我也發現她很有藝術天分,聲音條件很好,于是我推薦她去校廣播站工作。這份工作充分發揮了她的優勢和特長,她很快成了學校的“紅人”,也漸漸找回了在學校的存在感,“自我”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這個學生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規則意識也越來越強,完全以一個好學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所以說,當一個人能夠發現自己的優勢,不斷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暗示,他就可以更好地遵守各項規則,就會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那一個。
3.提升“超我”。班主任要花大力氣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超我”形象,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一是直接強化。對學習者做出的行為反應當場予以正或負的刺激,這種方式可以直接提升超我。如某個學生的某一次作業交得及時且完成質量高,班主任要及時表揚,進行正面強化,得到班主任的表揚,學生的超我會提升,下一次做作業時,超我就會提醒其高質量完成作業。二是替代強化。通過鼓勵其他人好的行為來影響學習者。如我們班作業完成情況一直不太好,學生經常不能及時交作業,特別是數學作業。我在認真觀察后,讓班上一名責任心較強的學生擔任數學課代表。該名學生接受工作后,每一次都會提前兩天在黑板上寫下需要交的作業,而且不厭其煩地催交作業,每次作業收齊后,我總是會及時給予表揚。漸漸地,其他學科的課代表受到了這樣的暗示和強化,他們開始主動學習借鑒數學課代表(成功者)的做法和經驗。對于其他的課代表來說,班主任對別人的表揚也是一種超我的提升,當超我不斷強大之后,他的行為自然就會向好的方面發展。三是自我強化。學習者根據社會對他所傳遞的行為判斷標準,結合自己的理解對自己的行為表現進行正或負的強化。班主任需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放低心理期望,幫學生制定一個個小的目標。如針對學生考試不及格現象,班主任可以告訴學生:第一次考試不及格沒關系,下一次再認真一點,同時要讓學生明白“中考”的考試是選拔性的,而職業學校的課程考試是過關性的,我們可以將考試及格作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目標。教師通過降低期望,讓學生的本我得到滿足,讓超我慢慢提升。
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用超我去引領,滿足本我的基本需求,不斷提升自我的認同感,激發內部動機。讓學生的“三我”在學習生涯中不斷得到螺旋式上升,讓學生的“三我”在不斷提升的層次上也能達到平衡,而“三我”的平衡又會讓學生自覺遵守學習規則,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未來的工作奠定基礎。如果班主任能從心理學角度去看待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分析學生的行為,那么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論[M].郭本禹,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2]姚本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陳慧.論中職生規則意識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5(8).
G711
A
1005-6009(2017)31-0056-02
羅苗,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江陰,214400)教師,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