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良
“新質量”時代學校轉型發展的領導變革
許昌良
當前教育已經進入到“新質量”時代。“新質量”時代呼喚學校轉型發展,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學校管理層面,要實現三方面變革:“尊重教育”本義和終極關懷,實現現代學校的價值引領;尊重學生個性,關切核心素養,實現現代學校的教學領導;尊重校長的創造精神與學校個性化探索,實現現代學校的組織領導。
新質量;學校轉型;發展;領導變革
當前,教育已經進入到學校轉型升級的“新質量”時代,這種“新質量”時代就是以追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為目標,把促進人的發展、使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標準,特別強調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要讓學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能夠解決問題,尤其以提升學生學力為教學追求。“新質量”時代呼喚學校轉型發展,即學校從傳統的關注規模與工具價值轉向具有個性、以人為本的時代,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育更加注重對人的終極關懷的價值,呼喚學校有自己的辦學理念、課程教學方式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校長實現對學校教育思想的領導,就是以人為終極關懷,自主地設計現代學校新形象,規劃自我發展路徑。每一所學校都是師生的學校,是“獨特的一道風景”,也是校長與教師實現教育理想的一片園地,是校長與教師對教育的獨特理解與當代教育價值轉化為現實的實驗場。而這里的 “實現”“轉化”都需要以教育智慧為橋梁,進行頂層設計與科學的規劃,從而培植學校的文化基因。因此,校長要能站在人的終身發展的高度,與全校師生以及家長、社會相關人士廣泛分析校情,凝練教學主張,個性化地探索學校行走路徑,充分激活學校及社會各方資源,實現學校的整體發展愿景的領導。
其次,以教育關懷為旨趣,追求“成人成長”“有分有人”的教育。學校要善于提煉核心價值觀,與優良文化傳統有機融合,形成面向特色發展的特有的精氣神,形成濃郁的民主氛圍、現代的辦學理念、獨有的辦學特色,并經過不斷積淀、調適,培育成學校特有的特色文化。針對學校辦學目標的扭曲,從以分論績的功利性追求中掙脫出來,以關注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以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成長為追求,引導學生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引導學生能夠有更多的社會參與,有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精神。同時能針對學校民主意識匱乏、關愛氛圍淡薄、學校合作不利等諸多問題,主動尋找化解的策略,營造有利于學校健康向上、具有獨特性與個性化的學校文化。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公辦學校。辦學十年來,我們在學校文化建設上,努力體現對學生的終極關懷以及學校個性化、特色化發展。先后分兩輪制定了學校發展規劃,統領學校的科學有序發展。以校名“鳳翔”為原點,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根,深入挖掘“鳳凰文化”的教育意蘊,提煉出學校“和文化”的主張與實踐框架體系。努力做到系統、深刻、通透。從學校的校情、政府的意愿、老百姓的期待以及生源狀態出發,提煉出“新平民教育”辦學理念,確立了“為了每一個生命的精彩”的辦學追求,努力辦一所“藍天下的學校”。并且把“和文化”轉化到教學主張、教學追求以及教師隊伍發展與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使得學校文化規劃統領全局,讓文化落地生根,產生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追求。辦學近十年來,學校在“和文化”的精神滋養下,孜孜進取,穩中求進,逐漸成了當地一所公認的優質學校。
學校所有的辦學追求都是為了促進學生成長,所有資源的獲取都是為了支持學生的成長,所有的管理行為都是為了支持課程與教學。學校實現轉型發展就是要以核心素養為追求,轉變教與學的方式,開發學生的學力。學校在課程建設上根據學校的辦學資源和優勢,確立了學校的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探究性課程和綜合性課程體系。把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放在首位,統領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立起教學質量提升的整體管理框架。在教學上以學生為本,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以快樂學習為目標,以學習方式轉變為抓手,構建了“本色課堂”。“本色課堂”就是進一步澄清教學的價值,回歸教學本真,追求質樸自然的教學。課堂教學告別了教師唯我獨尊、話語霸權的現象,回歸到本本分分教學中來。在“本色課堂”的建設中,從概念的提出到課堂時間結構、要素結構、課型建構等的探索,經歷了教師高度參與、共同對話生成的過程,學校秉持“大目標、小步子、慢慢走、干中悟、悟中進”的原則,一方面通過專家報告、同伴交流、典型探路等方式,積極引導教師轉變觀念,另一方面又不搞“運動式、工程式”活動,能夠沉得住氣,靜靜等待師生的變化。
近年來“教育家辦學”的呼聲越來越高,時代呼喚讓更多有教育理想又有前瞻眼光、廣闊視野的教育專業人士來領導學校。學校辦學呼喚良好的教育生態,教育行政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從行政領導的指揮、甄別、裁決,走向規劃、服務與引領,要尊重校長的創造,支持學校的個性化探索。校長在學校場域中是處于核心地位的,需要努力創造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育場域,尊重每一個教師的創造性,激發他們內心世界向好求美的渴望,使每一位教師與學生一起,往更高遠、更深厚的境界生成。學校堅持把育人目標融入組織管理細節之中,堅持精確管理,編制管理手冊,明確管理流程,通過六年兩輪學校規劃論證、實施與改進,逐漸把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長遠和目前相結合,實現學校各項管理標準化,基于人性,關懷人文,又促進組織有序運轉。學校設立四個職能處室,通過中層改革進一步聚焦學校發展核心問題,凝聚發展力量。學校設立理事會、家長委員會、監事會,全面匯聚各種管理資源,促進學校發展。學校管理還不斷變革發展路徑,把積極心理學運用到學校管理的過程中,確立“欣賞型探究”的理念和行為,即從“聚集問題”到“發現長處和優勢”,進而引導組織成員大膽夢想,推進組織積極變革與發展。以優勢為本,在對話中生成,讓學校的優勢不斷彰顯,以優勢的力量來催生學校本有的發展力量。同時我們還注重學校的辦學生態優化,把學校看作是一個整體與系統,積極探索“教育社區”建設,實現“兩代人一同教育,家校社一同進步”的追求。走出“學校是一座孤島”的傳統樊籬,開展“百千萬大閱讀”,即百名教師愛閱讀,牽手千名孩子共閱讀,拉動萬名家長同閱讀,影響社區十萬人的精神生活。多方共同攜手,促進師生與家長互學共進,做善讀、樂讀的有教養的人。每年堅持用兩天時間來開展“百名教師走訪千家”,把善教樂學的教育種子播進每一個家長的心田,從而鑄成有效的教育同盟。
G47
B
1005-6009(2017)34-0010-02
許昌良,江蘇省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江蘇無錫,214045)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