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華
基于學習品質培養的教學改革實踐
徐 華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寧中學秉承“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通過推廣教研全力打造基于培養學生學習品質的“集體優化”課堂,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敢于發問,勇于創新。
學習品質;課改;學生
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學生的核心素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究其原因,恐怕是我們追求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問題。單一的唯成績論英雄的教育評價違背了育人規律,因此,我們應該運用多元智能評價理論去發現比學生成績更為重要的東西——學生的學習品質。近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寧中學秉承 “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通過推廣教研全力打造基于培養學生學習品質的“集體優化”課堂,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
學習品質是個體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傾向和特征。它是學習者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的綜合體。學習品質是一個由多因素、多層次、多側面的復雜要素構成的系統。因此,我們只有從主要因素出發,找出相關因素加以分析,才能構建出科學、合理、有效的學習品質結構。我們構建了“海寧中學學生學習品質結構要素表”。
我們把學習品質按照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三個維度分解成14個要素,制成問卷,對全校2059名學生進行調查。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我校學生在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比如,缺乏學習動機、興趣、責任;不善思考,不會合作,不懂創新等等。教師在教學中也能發現學生在學習品質方面出現的問題,試圖通過各種方法嘗試解決,但收效甚微,總感覺沒有一個科學的、系統性的策略可以實施。
在實際研究中,我們發現,構成學習品質的各要素之間并非割裂開來,它們之間相互影響,或是制約,或是促進。所以,我們應根據學習品質結構各因素相互交織的特點,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研究學習品質?;谏鲜隼碚?,海寧中學提出了“輕負擔、重質量”的綠色學業評價方案,即不以單一的考試成績論成敗,而采用多維度指標評價學業質量。
為了引導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學校制定了學業測評綠色指標,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課堂教學的參與度,睡眠時間、作業時間等。教務處和年級通過定期開展對學生綠色指標的測評來對教師綜合評價。這樣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弱化了教育的功利性,釋放了學生的潛能,愉悅了學生的身心,提升了學生學習的幸福指數。新的評價體系引導教師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讓教學回歸常態,回歸正軌。
為了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我校在借鑒上?!昂蟛桊^式教學”核心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打造“集體優化”課堂的課改理念,把“集體優化”課堂定位“樂學、善思、合作、交流”的高品位課堂。“集體優化”課堂按學生“最佳發展期”設計,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施教,面向全體學生,謀求共同發展。海寧中學推行的“集體優化”課堂,就是想嘗試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因此,我們將“集體優化”課堂定位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以培養學生學習品質為主要目標的課堂。
“集體優化”課堂的“集體”提倡的是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強調的是“生本”理念?!凹w”指的是全體學生,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眼中要有全體學生。學生在課堂上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感受什么,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質疑探究。同時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手段反饋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課堂參與最大化?!皟灮奔唇虒W手段最優化和教學效果最優化。要求教師要有高超的課堂導學能力、準確的教材把握能力、靈活的課堂管理能力和機智的模塊把控能力,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集體”與“優化”結合起來強調的就是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我?!凹w優化”課堂的建構范式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集體優化”課堂最突出的特征是“三學三真”。即“做中學,想中學,創中學;真思考,真合作,真探究”。比如,理科教學我們就大力提倡 “做中學”,即在教師的指導、組織和支持下,除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必做以外,我們還提倡學生做自制實驗、家庭實驗和創新實驗。學校的實驗室每周定期向學生開放,實現學生人人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實驗教學目標?!白鲋袑W”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實現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樣,通過“想中學”培養了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通過“創中學”培養了學生勇于創新的能力。
再如“真合作”,我們的“集體優化”課堂倡導要有小組合作學習,并對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路徑有著嚴格的規定。比如,我們把全班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6人,按長方形圍坐,以便啟發引導之后,學生面對面地進行小組討論。同時,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進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組織活動的學生為組長,善于記錄的學生為記錄員,善于表達的學生為發言人。為了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鍛煉,定期輪換發言人,讓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它創造了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好品質。同樣,我們通過 “真思考”“真探究”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發現、勇于創新的能力。
關于課改,我們走過了一條坎坷之路,學過洋思中學,學過東廬中學,學過杜郎口中學,推進策略往往是學校行政推進,其結果不是東施效顰就是邯鄲學步。這次學校改變了推進策略,由“行政推進”改為“學術推進”。學校首先組織骨干教師赴上海靜安區聆聽了“后茶館式教學”專題講座,然后聘請校外專家到校開設講座,為教師答疑解惑。通過專題研討、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教師目前的教學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制定適合我校校情和學情的海寧中學“集體優化”課堂實施方案。
校長第一個上“集體優化”課堂的學術研討課,在全校教師中引起了良好的反響。接著分管校長、教務主任、年級主任等深入學科集體備課活動,參與學科教師課改討論,認真研討,探尋適合本學科的課堂教學范式。為了鼓勵更多教師參與到課改中,學校專門成立教師課改社團,定期開展賽課、論壇等活動。通過課改社團的一系列活動,“集體優化”課堂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可,一些骨干教師紛紛帶頭上研討課。
學校倡導的微教研的特點是:短平快,易操作。微教研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微教研的地點可能是在教室,可能是在辦公室,可能是在操場,可能是在走廊。教研的內容圍繞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環節、某個問題,某個亮點,某個有爭議點,不求“大而虛”,只求“小而活”。如集體訓練活動形式是否有效,學生的積極性該如何調動,小組合作是否是真合作,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何更高一些,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激發。教研程序不求“全且多”,只求“簡而真”,教研時間不求“時長”,只求在最短的時間里解決一個真問題??傊⒔萄刑岢木褪侨巳硕伎梢詤⑴c,事事都可以研究,時時都可以開展,處處都可以進行的一種新型快餐式教研。
在聽課活動中,課堂教學提問、學生注意力等都是聽課教師關注的焦點。因為目標指向明確,聽課教師都能做到認真聽、深入思、積極評,有效克服了傳統意義上聽評課活動存在的粗放化問題。同時也使執教者跳出“當局者”角色,轉變為“旁觀者”,這位“旁觀者”會從課后的微教研活動中獲得許多新的感悟和收獲,“原來我問了這么多問題”“原來我說話這么啰嗦”……一些教學細節被發現、被放大后,隨即得以改正。為了確保及時高效地提煉一節課的亮點和不足。我們選擇課后15分鐘進行教研活動,備課組內八九個教師簡單地對課堂活動中的某個環節,從授課者和聽課者兩個角度去展開討論,效果非常好。
過去的課改,我們始終把成績的提升作為課改目標的唯一定位。改革一段時間,就眼巴巴希望成績突飛猛進。一旦成績下降,便又懷疑都是課改惹的禍。我們太看重目的地了,以至于為了匆忙趕路而忽視了沿途的風景。當我們把學習的目標定位為促進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時,我們的立足點高了,思想頓悟了,眼界開闊了。我們突然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當學生的學習品質不斷提升時,那么,成績的提升就是早晚的事了,因為相對于學習品質,學習成績只是一個副產品。由于課改目標的重新定位,教師把關注點放在了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上,教師輕松了;學生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了,學生也輕松了,睡眠充足了,藝體活動豐富了。因此,師生教與學的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集體優化”課堂使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課改社團的教師們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又快又好,備課組內教師爭著“取經”。教師們微教研的身影活躍在各種場合,他們不僅僅在課間研究課堂觀察中出現的問題,志趣相同的教師還研討曾經讀過的專業書籍,備課時,對于如何突破難點進行不同形式的集體訓練,課后他們還交流如何能讓課堂反饋更加有效、及時,他們甚至還悄悄地分享如何調動學困生積極性的“小訣竅”。以前討厭課改一刀切的教師也紛紛表示:原來課改可以這樣搞,原來課改離我們這樣近,原來課改真能解決我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之,在打造“集體優化”課堂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品位在不斷提升,教師專業化的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由于課改的重新定位,我們的課堂也“活”起來了。教師關注點放在了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上,他們不再緊盯著分數,教學輕松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課堂上少了枯燥的考題訓練,多了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課后少了機械性的抄寫作業,多了創造性的探究作業;課間少了對犯錯學生的大聲呵斥,多了在操場上親切友好的談心;語數外教師占課的現象不見了,多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學生們狀態也發生了變化:課堂上開小差的少了,靜靜思考的多了;被動學習的少了,主動學習的多了;個體孤立學習的少了,合作學習的多了;追逐打鬧的少了,舉止文雅的多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正在逐漸養成,學生尊師、重道、愛國的核心素養也在不斷形成。
G420
B
1005-6009(2017)34-0042-03
徐華,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寧中學(江蘇連云港,222003)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