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平
蝸牛的眼睛很大
錢春平
想象力;教學反思;班主任
教室里安靜極了,只聽到鉛筆劃過紙張時發出的“沙沙—沙沙—”的聲音……
這是一節美術課,孩子們在認真地畫畫。我靜靜地在教室里“巡視”,不時地提醒孩子們這里該怎么畫,那里該怎樣涂。突然,我的目光定格在一個小男孩的畫紙上:他畫的是三只蝸牛,一只大蝸牛背上馱著一只小蝸牛,前面的一只蝸牛轉過頭來看著后面的兩只。這幅畫畫得栩栩如生,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前面那只蝸牛的兩只大眼睛,又圓又亮,還有很長的睫毛,每一根都向上彎曲著。這大概是每個孩子都擅長的畫法,只要畫到眼睛,總是有著長長的睫毛和大大的眼睛。
我覺得這個孩子一定沒有見過真正的蝸牛,才把蝸牛的眼睛畫走了樣。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句話:蝸牛的眼睛很小,你要是沒有一雙好眼睛是看不到的。我也真真切切地見過蝸牛,在公園的一個角落里,它在慢慢地爬行,它的眼睛真的很小,小得像針尖兒,就算我把眼睛瞇起來,也只能看個大概。
我輕輕地對孩子說:“蝸牛的眼睛很小的呀!你畫得不對呢!”孩子小聲地告訴我:“我畫的是蝸牛的一家,蝸牛的爸爸背著孩子,不睜大眼睛怎么能看清楚路呢?蝸牛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開心,所以興奮地睜大了眼睛。”我聽了不禁愕然,原來孩子不是把蝸牛的眼睛畫大了,而是蝸牛自己把眼睛睜大了。
忽然記起我聽過的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上課初,任課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四個圓圈,問孩子們:“你可以把這些圓圈想象成什么?”孩子們無疑是聰明的,他們懂得“配合”老師,不一會兒孩子們流利地回答,答案有“雨點”“小魚”“蝴蝶”“蟈蟈”等。這種標準的回答獲得了教師的贊揚,也得到了其他學生的認可,但這樣的課堂真的是我們所樂見的嗎?不,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因為在課堂中,孩子們的想象力被限制了,思維被禁錮了。我們更希望聽到的是孩子們豐富多彩的回答:太陽、小樹、花朵、雨傘……
我對自己想象力的匱乏感到慚愧。我經常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生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而我自己卻在不經意間差點折斷了孩子的翅膀。就像蝸牛,雖然它的眼睛很“小”,小得幾乎看不見,但是并不妨礙小男孩把蝸牛的眼睛畫得很“大”,因為孩子們往往有無窮的想象力,孩子的想法往往來源于心靈,這些想象力往往會給人們帶來驚喜。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說這個國家的孩子沒有了天真,那么這個國家的未來一定缺乏想象力。我想,缺乏想象的孩子是沒有血肉的。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去想象,保護孩子們的純真。作為班主任,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最長,也最了解孩子,我們要尊重孩子,要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對待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其實,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明燈,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語,一聲真誠的贊揚,一個暖心的動作,都將為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為他們的成長之路鋪上鮮花,送上掌聲。
G625.1
B
1005-6009(2017)87-0077-01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