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揚 趙世俊
我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羅 揚1趙世俊2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現狀;問題
(一)地域特點
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北京、上海、江蘇生涯教育起步較早,生涯教育各方面的發展也相對成熟。在新高考政策的推進下,國內各省份大多數中學已經開始進行生涯教育,部分中學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完善的生涯教育體系。
一些省市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來推進或指導中小學生涯教育工作的開展,如:2012年12月上海頒布《上海市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十二五”行動計劃》;2015年3月,重慶市出臺《中小學生生涯發展指導綱要》;2015年1月,義烏市出臺《義烏市初中生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實施指導意見》;2015年7月,河南省頒布《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指導綱要(試行)》;2015年5月,浙江省教育廳下發 《關于加強普通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意見》;2016年1月,齊齊哈爾市下發《關于在全市中小學開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通知》;2016年4月,廈門市下發《關于在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通知》。這些文件政策的貫徹執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生涯教育的整體發展。
(二)生涯教育內容
目前,大多數高中開展生涯教育主要是進行學業規劃指導,重點從三大塊內容入手,通過多種形式的生涯教育活動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環境探索和生涯決策,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選課、志愿填報等生涯決策。梁茜(2016)對上海市5所普通高中進行實證調查發現,學校開展生涯教育的主要內容體現在選課選考指導、自我認知能力的培養以及學業規劃指導方面,而對職業世界探索以及長遠的人生規劃涉及很少,其他調查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上海市七寶中學的生涯教育內容主要分為自我探索、環境探索和決策、發展能力培養三大環節(潘蓓蕾,2016)。浙江省溫州中學課程主題設置包括生涯彩虹、知己識心、聚焦高中、本科專業、本科大學、職業生涯、自主創業、生涯決策、扎實行動九個模塊 (樂穎,2015),除了自我探索、環境探索和生涯決策三大模塊外,還新增了生涯理論和行動兩塊內容。杭州學軍中學的生涯教育以課程為核心,輔以大量的實踐體驗活動,從自我探索、環境探索、生涯決策、行動和計劃制定等內容入手展開 (邱許超,2016)。浙江師范大學附中從學業規劃、專業(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三方面展開生涯教育,在學業規劃中著重提升善于學習的能力,側重于學習動力的激發和有效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專業和職業規劃中著重提升學會選擇和學會生存的學習力,側重于自主選擇能力和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人生規劃中提升學會做人的學習力,側重于人生和事業規劃的發展(陶征,2016)。江蘇常州高級中學的生涯教育內容不僅包含自我探索、社會探索、生涯抉擇和規劃,還將生涯管理訓練、心理素質培養及學習能力、人際能力、生活能力提升作為生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多數學校和學生對生涯教育的理解還局限于職業規劃。拓展生涯教育的內容,將能力提升和適應未來納入生涯教育的范疇,對于生涯教育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意義。
(三)生涯教育途徑或形式
從目前國內介紹高中生涯教育實踐情況的文獻資料來看,高中生涯教育以課程教學、生涯測評、生涯咨詢及各類生涯體驗活動為主,隨著生涯教育的逐漸普及,生涯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也逐漸被各高中思考和實踐。
1.課程教學。總體來看,課程教學是各學校開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抓手之一。常州高級中學從2008年起將生涯教育課排入課表,2012年出版生涯教育教材。浙江省溫州中學于2008年開始進行生涯教育,2009年開設“高中生涯規劃輔導”必修課程,由專職教師分專題進行班級授課,同時開設“大學專業職業放大鏡”選修課。上海大同中學在三個年級分別開設指向“認識自我,初步規劃”“體驗職業(專業),調整規劃”“選擇專業,明確發展”目標的循序漸進的生涯校本課程。海南中學選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生涯規劃》一書作為教材,在高一年級開設生涯教育課程。除了由專職教師開展生涯課程教學,很多學校還邀請學生家長、校友進行職業講座,介紹他們從事的職業。
但是由于升學考試的壓力,也有一些中學并沒有正式開設生涯教育課程,而是以主題講座或主題班會形式進行。王劍(2016)對不同層次的7所高中進行調查發現,只有兩所高中開設了生涯教育專門課程,通過校本課程選修課的方式予以實施。梁茜(2016)發現,學校進行生涯教育的形式主要以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專門的生涯課程為主,開展的頻率以一學期一次和一至兩周一次為主,一周數次的情況很少,普通中學生涯教育開展頻率比重點中學更高。
2.生涯測評。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征,澄清價值觀,很多學校通過紙筆測驗或網絡平臺測驗,開展職業興趣測驗、人格測驗、職業性向測驗和職業能力測驗等。上海市七寶中學的生涯測評包括卡特爾16PF測試、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等,旨在通過測試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為學生制定行動計劃提供參考。2016年12月在海南中學舉辦的“中國高中六校聯盟”生涯教育論壇上,來自海南中學、西北師大附中、哈爾濱第三中學、青海湟川中學、西安高新一中、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北京第三十五中學的心理健康教師,對各自學校的生涯測評工作進行了報告,目前各校使用最多的心理測評工具為《霍蘭德職業性向測驗》和《MBTI職業性格測驗》,由于各校條件差異,有的學校利用紙質版問卷施測,有的學校利用平臺進行測驗,大多數學校還會采用生涯彩虹圖等非正式測評方法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
3.生涯咨詢。心理咨詢作為團體課程和心理測評的補充形式,可以彌補前兩種方法的不足,為學生提供個別指導。很多學校由心理健康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生涯咨詢。浙江省溫州中學開展生涯咨詢后發現,學生前來咨詢的比較多的問題有價值觀澄清、生涯測試和生涯暢談。筆者在常州高級中學、青海湟川中學等學校的實踐過程中發現,一般面臨重大生涯決策時,前來進行生涯咨詢的學生會增多。
4.體驗活動。王劍(2016)調查發現,許多學校已將生涯教育納入綜合實踐活動之中,生涯教育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內容。實際體驗不同專業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對不同的職業有一個清晰的感知,同時也是對學科課程理論學習的實踐檢驗。焦作市第一中學在校內開展“我的人生我做主”手抄報比賽、“我心中的職業”主題演講比賽,組織學生參觀實習,開展“我是氣象員”“老師的一天”等職業體驗活動,利用寒暑假開展走進大學校園、跟隨父母工作等生涯實踐活動。上海市七寶中學持續開展大學生活體驗、社區掛職鍛煉及崗位職業體驗活動,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進行環境探索。浙江省溫州中學開展職業訪談DV大賽,鼓勵學生探索身邊的職業。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以“修學旅行”課程為依托,豐富學生生涯體驗,促進生涯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由于實踐體驗活動對于學校社會資源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學校還無法開展真正意義上的生涯體驗活動。
5.生涯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滲透。一般而言,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生涯教育常用的方法,就是了解探索與某一學科相關的職業,探討某一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或者通過了解某一學科的發展歷史或著名人物,將學科學習與未來職業聯系起來,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職業信息,促進學生進行生涯探索和對未來的思考,達到生涯教育的目的。由于理科的涉及面廣,理科的學科滲透對學生的職業選擇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而文科的學科滲透則更多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進而提升學生的決策能力。
6.其他形式。除了常見的幾種生涯教育形式,還有學校為學生配備生涯導師,長期全程為學生提供生涯輔導和支持。也有學者建議在學校開展同伴互助,鼓勵學生共同進步。
(一)許多地區或學校對生涯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盡管國家和一些地方的相關政策法規為生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支持,但是由于大部分學校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生涯教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開展生涯教育,但是由于條件限制,不少學校的生涯教育流于形式,生涯教育工作缺乏持續性和系統性。史靜(2016)調查發現,近一半的學生反映學校幾乎沒有開設或舉辦過幫助學生進行職業選擇的課程或活動,教師也沒有給予個人職業選擇和能力分析方面的指導和建議,近9成的學生表示需要生涯教育及相關輔導。鐵龍(2015)發現近八成的學生表示十分需要生涯規劃指導。鄭澤萍、林夢潔(2015)對廣州市6所高中451名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僅16.67%的高中開設了生涯教育課程,而其中53.07%的高中生對此門課程的開設并不滿意。王雅文(2014)發現,79%的高中生對分科、專業選擇、社會職業以及生活的各方面存在眾多困惑,在高一階段,有91.7%的學生表示存在職業認知方面的困惑。楊來恩、陳麗翠(2013)對福建省10所高中的1458名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目前高中較少為學生提供生涯指導的資源,高中生反映教師在課堂上會偶爾或經常提及大學、大學專業、就業和職業等相關話題的占63.2%,反映學校或班級很少或從未開展生涯指導相關主題活動的占77.5%,反映教師很少或從未上過生涯發展指導相關課程的占84.9%,反映學校很少或從未開展過生涯發展指導講座的占97.0%,而認為學校有必要介紹大學專業和職業相關情況的高中生占92.6%,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提供的生涯教育和相關資源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二)缺少專業的生涯教育教師,學生可獲得的專業指導有限
目前,我國普通高中大部分學校并未配備專業的生涯指導教師,而學校內的大部分教師又對職業生涯教育認識不足。梁茜(2016)發現,在重點中學開展生涯教育的主要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及其他專業機構教師,而在普通中學則主要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王雅文(2014)調查發現,僅有7.1%的教師表示自己非常了解職業生涯教育,42.9%的教師表示大概知道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目的等,46.4%的教師表示僅僅聽說過職業生涯教育這一名詞,對于職業生涯教育的目的、內容、實施方式等并不熟悉,另外還有3.6%的教師表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職業生涯教育。同時還發現,大部分認為自己比較了解生涯教育的教師,將生涯教育與職業規劃、自我認知以及就業等概念劃等號。建議各學校加大專業教師培訓力度,通過專業教師參加專業培訓、普通教師參加普及性培訓,為生涯教育的進一步推進奠定基礎。
(三)缺乏生涯教育評價體系
從目前開展生涯教育學校的基本情況看,生涯教育工作缺少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造成很多專任教師的工作被埋沒或不被認可。可以從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學生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及班主任評價等方面著手,建立健全生涯教育評價體系。
隨著新高考政策的逐步推進、教育轉向“以育人為本”的價值回歸,以及強調學校教育要服務于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生涯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整體中重要的一環,對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將會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G444
A
1005-6009(2017)48-0031-03
1.羅揚,青海湟川中學(青海西寧,810008)心理健康教師,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臨床與咨詢心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2.趙世俊,常州高級中學(江蘇常州,213000)高級教師,常州市中小學生涯教育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小學心理輔導與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