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洪
書法教育應有的架構與梯度
呂大洪
從書法教育的“頂層設計”“實踐操作”“服務保障”三個維度進行宏觀架構,通過“目標指向、課程設置、評定考核、教學媒介、技法講解、課程實施、專業研修、作品展示”九個層面的探討與實踐,為書法教育的開展提供可行路徑。
書法教育;頂層設計;實踐操作;服務保障
1.目標指向要明確化。
目前,對于漢字書寫的教育,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對學生進行的“書法教育”(存在于《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一種是對學生開展的“寫字教育”(存在于《全國課程設置標準》中)。何為“書法教育”?何為“寫字教育”?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兩者能不能共通?《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和《全國課程設置標準》都沒有明確地界定,那么明確它們的內涵就成了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書法”是指文字的書寫藝術,原特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現延伸到硬筆領域。“百度全科”的解釋:“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等;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從狹義上說,書法就是按照一定的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而“寫字”,無論是《現代漢語詞典》還是“百度全科”,都沒有統一的注釋。盡管《現代漢語詞典》與“百度搜索”對“寫字”沒有詳細的闡述,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比較中獲得一些初步的認知:書法教育側重藝術性,寫字教育側重功用性。
我們再思索當前的兩類文件——《全國課程設置標準》和《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一個是以寫字教育為平臺,一個是以書法教育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質量到底是讓我們以“寫字教育”為主陣地,還是“書法教育”為突破口?似乎無論哪一種,都不能明確表明教育管理層對當下學生漢字書寫質量的急切關注和希冀。當我們再讀《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時,還會發現它的出臺是基于當下學生書寫質量嚴重下滑的背景,開展“書法教育”目的是對應當前“寫字教育”的不足,從這個層面來說,“書法教育”應是“寫字教育”的補充與提高。但不管怎樣,書法教育要有明確的目標,并且能夠指向我們的行為。
2.課程設置要法定化。
《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出臺已五年有余,為什么許多學校還沒有開設書法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程表里沒有書法課程。那么書法教育的開展就只能存在于人們的意念之中。目前全國各地的學校都是基于《全國課程設置標準》設置本校課程的,時間幾乎已滿額,即使有一兩節空余,也被地方課程所擠占,再加上各地都出臺類似于“五嚴”規定的文件,任何學校都不敢突破在校時間的限制而任意增加課程設置。因此,開展書法教育就必須重新設定國家課程,讓書法教育進入正位。
3.評定考核要數據化。
不以規矩,何以成方圓!書法教育如果不能制定考核制度,又何來成效?而要考核就必然要有數據。然而不管從哪個視角來審視,書法都是一種典型的東方文化,屬于線條藝術范疇中的一種文化表現,而從文化的領域提取數據,談何容易?這也是書法教育推行過程必須解決的難點。如何從文化世界中提取可供評定的且便于操作的數據,就成了評估書法教育質量的關鍵。前些年,江蘇省淮安市開展了針對全市中小學生的“書法段位”評定,再以“書法段位”的量化積分來評定各個學校、各位教師教學的質量,這種評定方式可供參考。當然更需要主管部門從宏觀的角度制定一套可執行的標準,以利于書法教育長久地開展。
1.教學媒介要現代化。
書法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漫漫長河的洗禮下,產生了較為成熟的模式——“師傳生受、生描師糾”,這種模式就必然需要大量的具有書法功底的教師隊伍。然而近十幾年的師范教育中規范字的教學,尤其是書法的教育基本缺位,由此產生了一大批“書寫”不規范乃至不合格的新生代進入教師隊伍。這樣開展書法教育就必然遇到師資上的瓶頸。如何解決教師隊伍匱乏的問題?可通過現代化的教學媒介,即通過網絡手段,實現書法資源的共通共享,如將學校里或某縣區內優秀書法教師的課堂實錄、網絡上比較成熟的書法課程資源等運用到各個班級的書法教育教學中,并將學生作品上傳校園網,讓有功底的書法教師進行點評,從而幫助全體教師實現評定能力的提升……當利用起網絡化的媒介后,勢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下書法教師匱乏的情況。
2.技法講解要理論化。
漢字是由抽象的線條組成,經過千百年來的文化滲透、藝術浸染、歷史洗禮,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理論,如“避讓之道”“承重之法”“平衡之力”“疏密相間”“巧出險峰”……由此而形成了諸如“左窄右寬、長橫舒展、豎要挺直”等技法要領。在教學時,我們要總結這些規律,讓學生去感悟,當然在進行“理論滲透”的時候,既要淺顯易懂,又要突出兩大取向:一是要用構圖的理論去解剖漢字的構字原理,讓學生能夠明白為什么這樣寫;二是要用構圖的規律去解剖漢字的構造,讓學生能夠掌握怎樣寫。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理論的浸潤下慢慢感受到書法的厚重。
3.課程實施要全面化。
書法教育不能等同于書寫教育。盡管前文已闡述——“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是線條藝術”,盡管書法的最終表現形式是書寫,但作為一項教育,要想讓學生真正獲得成長就必須讓學生描摹各種“書體”,讓學生習得溶于書法中的各種“書理”,讓學生經歷人生的“磨礪”。因此,在開展書法教育時,我們既要闡述各種書體進化的歷程,又要挖掘進化背后的時代背景與需求;既要培養學生藝術地書寫,又要滲透各種不同書法理論;既要講授傳統技法,又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觸角……只有這樣,書法的博大,才能被真正傳承下去。
1.業務研修要專業化。
“教學與研修同行”,這是教育的必然,書法教育也不例外。當下,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縣區教育局,或是市級教研部門,都沒有一個專業化的書法研究機構,設立可以制定各地區的書法教育教學進程,可以開展各種理論技法實踐培訓,可以解決書法教育教學疑難雜癥的“書法教育教學研究機構”,顯得尤為迫切。
2.作品展示要激勵化。
利用作品展示激勵調動教師的教學與研究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練習的競爭性,形成以“書法”為審美標準的濃厚氛圍。
總之,書法教育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從頂層進行宏觀架構,在微觀進行梯度開展,才能讓書法之花傲放于校園之地。
J292.1
B
1005-6009(2017)45-0065-02
呂大洪,江蘇省淮安市東雙溝小學(江蘇淮安,223121)副校長,高級教師。